针对多污染源的排水系统适宜性截污技术及装备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26 13:12:55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大规模新建或改建市政管网。管网新、扩建和雨污分流过程中存在合流制、分流制及混流区域,管网系统复杂。加之重建轻管,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理念,管网错漏接、混接现象严重。因此,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产生的点源、面源污染物均可通过排水管网系统进入受纳水体,特别是雨天面源污染占比较大,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有研究表明初期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可能超过70%,其污染物浓度高于普通城市污水。因此,在控制面源污染的时候常常针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调蓄、处理。目前,国外主要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最佳雨洪管理(BMP)实现面源污染控制,但这些技术主要针对发达城市区域,而针对我国实际发展中城镇管网系统复杂,存在多种污染源,晴天也需截污的适宜性截污技术开发相对较少。
本项目针对滨河集镇区域具有工业、生活点源及面源等多种污染源问题,以及现有排水系统不完善、初期雨水负荷有效截流率低的问题,开发针对多源污染的排水系统适宜性截污技术及装备。以模拟采样数据为基础,不受管网体制限制,不以彻底的管网分流改造工程为必须条件设计截流、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同时,该研发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该项目累计合同金额4.13亿,其中截污控源工程占比大约在2.53亿,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新增利润分别为3367.2万、693.0万和978.4万,新增税收分别为449.0万、105.5万和453.2万,节支总额分别为1225.3万、269.2万和912.7万,新增利润合计5038.6万,新增税收合计1007.7万,节支总额累计2407.2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环境效益:项目作为重大专项课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雨天面源污染的有效截流、控制,对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提升水环境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水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居住体验,提升了人民幸福感。污染源过程截流、控制技术,相对于管网系统的大规模新建、改建,成本更低,并能将高浓度溢流污染输送至污水厂,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效能,同时防止过多低浓度雨水进入污水厂对常规运行造成冲击。项目在珠三角、长三角区域进行了推广应用,获得良好的社会反馈。综上,本技术的社会、环境效益良好,具有先进技术工程示范作用。
依托国家水专项,在常州市庙桥片区开展示范工程。周边服务人口约6500人,面积3.12km2。示范工程实施后,入河面源综合控制技术达到SS削减65.1%,COD削减65.4%;面源及点源等主要污染物COD等入河负荷削减74.7%。
适宜性截污技术2020年在广东省"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专项中进一步开发应用。示范工程位于董塘一桃陈沙溪区域,面积14.6km2,雨季面源污染管网溢流污染削减30%以上,河道主要水质从黑臭达到V类标准。
同时,技术应用于多个水环境治理项目中管网“控源截污”部分,如博罗县石湾镇中心排渠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铁场排洪渠截污控源工程,汕头朝南练江流域支流生态修复项目,汕头金砂公园湖水水质提升项目等,项目合同金额累计2.53亿,项目实施后水体环境从黑臭达到V类或以上。
开发的智能截流井,具有截流、泄洪排涝、防河水倒灌以及远程自动控制等功能,常州高新区共建设智能截流井153座,运行良好,并已纳入该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常州及周边区域新建截流井或截流泵站150多座,共计300多座。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未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排水系统精细化地评估,优化设计,针对性的方案日益重要,结合模拟、数据传输、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排水系统的“控源截污”技术体系将更加完善,项目在该领域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未来,将进一步与合作单位共同实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入股、合作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委托开发等多种方式与投资人及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