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选择性识别Cu2+荧光传感器材料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选择性识别Cu2+荧光传感器材料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10-20 11:13:00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涂媛 | 2023-10-20 11:13:0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识别Cu2+荧光传感器材料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为:壳聚糖(CS)与肝素钠(HS)或者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SA)形成的聚电解质多糖粒子(PP)1~10%,铽离子(Tb)50~60%,乙酰丙酮(acac)10~20%,邻菲罗啉(phen)20~30%。所得到的发光材料性能稳定、操作简单。铽发光材料在350nm激发下,547nm下得到发射峰。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应用于金属阳离子Cu2+的选择性识别。当Cu2+的浓度为10μmol/L,即可进行检测Cu2+使荧光减弱,因此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可应用于饮用水以及体外血液中的铜离子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择性识别Cu2+的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发光材料的结构式为:Tb(acac)phen-PPx,式中Tb是三价铽离子、acac是乙酰丙酮、phen是邻菲罗啉,PP是壳聚糖(CS)与肝素钠(HS)或者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SA)形成的聚电解质多糖粒子,其中0.1≤x≤0.5。

稀土离子的基态和激发态均为4fn型电子构型,由于4f轨道被5s和5p轨道有效屏蔽,使其f-f跃迁表现为尖锐的线状光谱,而且具有激发寿命较长以及Stokes位移较大的特点,所以稀土配合物能表现出很好的光物理性质。设计合成发光稀土配合物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有望应用于荧光分析、发光二极管、激光系统、通信光学信号放大和磁性材料等方面。在可见光区具有发射强度大、荧光寿命长、线状发射光谱的稀土铽离子在荧光成像和显示设备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者。相对于有机小分子,稀土配合物丰富的分子设计性,而且具有荧光寿命长、发射峰覆盖可见到近红外区域和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利用时间分辨技术,其长达ms级的荧光寿命使其能有效的屏蔽背景生物发光的干扰,而且其所具有的近红外发光(组织穿透性强)和上转换发光特性,使其在金属离子的识别、追踪和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近年来稀土配位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稀土铽离子在荧光成像和显示设备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将它们与无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的天然生物多糖聚电解质粒子自组装,制得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具有发光强度高、斯托克斯位移大、检出限低、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实现对金属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通常,饮用水中Cu2+浓度要求低于20μmol/L,正常血液中平均铜离子浓度为15.7~23.6μmol/L。当Cu2+的浓度为10μmol/L,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即可进行Cu2+检测使荧光减弱,因此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可应用于饮用水以及体外血液中的铜离子检测。

此技术是青岛大学唐建国研发,青岛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

与现有技术相比,此技术产生的效益:所得到的发光材料性能稳定、操作简单。铽发光材料在350nm激发下,547nm下得到2+发射峰。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应用于金属阳离子Cu 的选择性识别。当Cu2+的浓度为10μmol/L,即可进行检测Cu2+使荧光减弱,因此稀土铽多糖杂化发光材料可应用于饮用水以及体外血液中的铜离子检测。

技术转让,许可,合作所需资金需双方协商,此项技术想尽快落地保定,希望具备此项技术研发的技术方,能够尽快承接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