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10-19 15:54:17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天津市滨海新区| 宋学姮 | 2023-10-31 15:54:17
本发明涉及纳米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Brij98双亲性分子包裹IR824Et‑PhDTA‑Gd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制备成探针,使其吸收波长为650‑850nm,在785nm激光激发下,产生荧光信号,所产生的荧光波长可达到1000nm,处在近红外区域(780‑1700nm);具有良好的阳性磁共振响应特性,其纵向弛豫率(r1)为28mM‑1s‑1,是临床使用的Magnevist的7倍;可应用在荧光和/或磁共振成像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本发明的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1.一种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其特征在于,为双亲性分子包裹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的结构,所述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用于在激光激发下产生近红外荧光信号,所述双亲性分子将所述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包裹并分散于其疏水环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为IR824Et-PhDTA-Gd,其化学结构式为: 所述双亲性分子为Brij98,其化学结构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中IR824Et-PhDTA-Gd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和Brij98双亲性分子的质量比为1:100。

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在内的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对活体动物和人体的生物学过程进行成像,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磁共振成像是通过探测因作用于组织内质子的外部强无线电波和磁场的改变而产生的信号进行组织成像。磁共振成像具有诸多优势,如较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任意方位断层的灵活性,无辐射损伤,多参数考察,非侵入大深度成像等。因此,磁共振成像已成为当今临床诊断中最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在临床磁共振检查中,阳性造影剂辅助的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最广。阳性造影剂通过缩短质子的纵向弛豫时间(T1),使信号强度增强,增强信噪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阳性造影剂主要包裹钆(Gd)基、锰(Mn)基和铁(Fe)基造影剂,其中钆基造影剂,如Magnevist,Gadovist,Eovist等,应用最为广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提升了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深圳先进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由九个研究平台,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等组成。开展先进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发展。信息、电子、通讯技术研究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研究高性能计算、自动化、精密机械研究生物医学与医疗仪器研究相关学历教育、博士后培养与学术交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IR824Et-PhDTA-Gd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以IR824Et片段为荧光响应基团,该基团受750-850nm激光激发后,产生荧光信号,此波段为近红外光,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和较弱的组织吸收和组织光散射影响,PhDTA片段可与磁共振造影剂Gd离子进行紧密络合,减少Gd离子的游离,从而降低毒性;Brij98双亲性分子包裹IR824Et-PhDTA-Gd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响应分子,使其分散于双亲性分子的疏水环境中,能够保持原有的光学性质,且双亲性分子的亲水端使探针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本发明的近红外荧光/磁共振双模探针,吸收波长为650-850nm,在785nm激光激发下,产生荧光信号,所产生的荧光波长可达到1000nm,处在近红外区域(780-1700nm),该波长激光组织穿透能力强,该波段下,血液和组织自发荧光和光散射较弱,因此具有高灵敏度和大成像深度。

技术合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