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基于PaaS平台实现应用系统敏捷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基于PaaS平台实现应用系统敏捷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13 13:13:04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物联网产业科技服务团| 赵琦 | 2023-11-19 11:18:47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一期)是国家为推动解决安全生产社会问题、有效支撑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而设立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国家铁路局作为参建单位之一,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一期)项目中进行铁路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一期)国家铁路局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安监一期”)是国家铁路局的信息化基础工程,服务于国家铁路局履职监管基本职能,是覆盖全局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通过安监一期项目的建设,国家铁路局形成了监管履职信息化平台。
打破传统技术路线,采用虚拟化平台架构和相关技术,建立双PaaS平台,依托VMware软件构成底层IaaS平台,应用服务器集群使用两个单独的VLAN,一个VLAN用于物理机(ESXI)和vCenter,另一个VLAN用于支撑PaaS平台相关应用系统,划分两个“端口组”其中端口组1用于虚拟化设备管理,包括PCF的CPI(cloud provider interface,虚拟机管理接口与磁盘管理接口)、BOSH、以及 Operation Manager的虚拟机,负责与IaaS层进行通信,端口组2用于应用、服务和相关组件。PaaS平台中应用负载均衡署由PaaS平台中Router负责,将Web客户端的HTTP请求路由到应用程序,根据用户配置的应用程序URL来动态维护护Mapping关系,并随着运行实例动态变化(启停,实例增减等)实时更新。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通过建设监管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开展本部门本行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本部门本行业监管对象风险与信用分类分级监督机制,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督措施,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抽查比例、频次和抽查概率。

    信用监管系统:汇聚整合本部门本行业监管行为数据、信用数据,支撑开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监管、信用风险预测预警等。同时,可及时接收国家系统推送的信用风险线索,结合风险预警系统开展信用风险跟踪调查。

    风险预警系统:建设风险预警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比对、关联计算、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及早发现防范本部门本行业苗头性风险,为开展重点监管、联合监管、精准监管及辅助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综合分析系统:依托国家铁路局监管数据仓,对本部门本行业执法监管动态情况开展多维度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为领导决策、政府管理社会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对监管的“监管”。

国家铁路局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国家铁路局信息化规划、建设和管理、舆情监测和处理、政府网站和行政办公网的建设、运营和日常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承担国家铁路局重大政务活动、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以及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重点网络媒体的沟通联络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探索监管数据汇聚及共享方式。统一数据标准,打破数据壁垒,融合18个监管业务系统,整理1944张库表、29552数据项完成20张表454项上报数据的治理工作。建立了8个基础库、6个主题库和6个专题库,完成1000万条数据的汇聚工作,实现监管数据分类存储。 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国家国产化相关要求,完成云基础环境的国产化替换,打造第一朵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国产化政务云。 根据监管业务场景,GIS地图数据基座。研究从监管对象、气象预警、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等多个维度综合展示监管时空分布和关系脉络,充分发挥监管数据赋能实效。深化监管“一张图”效能,注重GIS可视化与监管数据结合应用,进一步强化“监管+预警+应急”综合协同能力。运用数据分析比对、关联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监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积极探索行业苗头性风险,实现对行业风险的研判和预测预警。一是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和研判,实现了安全风险关口前移和风险的分类分级管控,发现、识别风险点和监管对象违法违规线索信息。二是围绕监管履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服务质量、施工安全、质量安全等风险项点,建立7个不同维度的风险预警模型。三是根据协同监管任务及既有工作流程,将风险分析、预警预测结果及线索推送给相关责任部门,将监管触手前移,实现风险的超前防范。

该项目是依托国家信息中心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搭建国家铁路局政务云平台,采用云服务的方式为项目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支撑。国家铁路局局属事业单位负责,成果转化通过政府平台自行直接投资转化即可,联合相关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终实现同业务人员及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的联通,互联网实现社会公众、企业用户的联通。在联通各监管业务系统的同时,接入互联网及第三方相关数据,构建形成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互联网+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