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春两优粤禾丝苗

春两优粤禾丝苗

成果类型:: 新品种

发布时间: 2023-09-28 08:44:11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徐琴 | 2023-09-28 08:44:11

“春两优粤禾丝苗”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春6S×粤禾丝苗选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5.3天,比对照博优998晚熟1.6天。株高105.4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171.8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7.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77.7毫米,碱消值6.1级,长宽比3.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

2018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57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6.77%;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523.8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6.7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73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6.7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6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4.96%。

“春两优粤禾丝苗”产量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73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6.7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6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4.96%。

杂交水稻产量提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春两优粤禾丝苗”具有产量高的优势,大面积推广种植,能够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带动水稻产业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物科学研究所是2003年由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作物育种部分,经战略重组成立的国家级作物科学专业研究所。

设有20个创新团队和51个创新研究组;形成了近80人的领军人才集群,其中两院院士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和“优青”5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4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27人、产业技术体系首席6人、院“农科英才”入选者4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3人、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

2003年以来,挖掘出一批优异基因,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108个、玉米新品种64个、大豆新品种118个、水稻新品种37个、杂粮作物新品种75个;获发明专利675项。共发表SCI论文3446篇,其中院选顶尖SCI论文193篇,为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包括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复份库、10座中期库、43个种质圃、214个野生近缘种原生境保护点和1个国家种质资源信息中心,安全保存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

为了推广春两优粤禾丝苗,需要配套制种田,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水稻生产。春两优粤禾丝苗产量高,能构提高稻米产量,从而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这也能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本项目针对优质高产新品种春两优粤禾丝苗,采用示范观摩、售后技术跟进、新媒体宣传,以及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实现多方联动,深入宣传,让稻农增产增收、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