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视角下的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9-26 15:40:03
1.识别城市通勤区。提出日-夜通勤圈、夜-日通勤圈及游憩圈识别的模型算法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街道尺度的通勤圈覆盖率识别通勤区。
2.城市中心体系分析。根据就业密度、游憩密度,使用热点分析、基于现状用地识别就业中心、商业中心,再根据功能联系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划分公共中心等级。筛选公共中心就业者来源地、游憩者来源地并做密度分析,依据累计人次占比对腹地密度值做分类显示。
3.公共中心势力范围划分。依据前往公共中心人次比例划分势力范围、依据首位度模型计算争夺区。
4.引力模型验证。基于Huff的概率模型,依据居住-工作、居住-游憩、居住地-出行目的地活动的实测值和理论值的相关系数,通过上千万次迭代计算筛选出每个空间单元的距离衰减系数。并提出了变量检验、参数校正、模型预测的理论模型应用范式。
5.规划实施评估。构建依据物质空间和规划目标两方面的一致性评估多中心体系规划实施结果的理论框架,建成环境数据对应于物质空间,人流活动数据对应于规划目标,通过规划与现实比较得到评估结论。
6.验证空间结构功能联系特征。构建居住-就业、居住-游憩功能联系数据集,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功能联系紧密的组团,通过与要素空间分布形成的空间结构比较,证明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功能联系也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而不仅仅是空间结构的承载要素。
7.评价多中心体系的通勤效率。构建多中心体系的理想通勤模式,依据实际通勤距离分布特征,评价多中心体系是否起到了缩短长距离通勤的效果。
8.职住平衡分析。提出了通勤距离统计存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两个视角的结果,两者理论上应是相反的。职住分离除了与住房和就业规模不匹配有关外,还与住房和就业岗位类型不匹配有关。
9.城镇体系网络结构分析。提出依据城镇之间出行人次构建等级划分的优势流法,依据联系强度分布解读发展轴的方法,依据人流来源地分析腹地的方法,依据城镇之间人流联系紧密程度分析城镇群的方法。
本方案中时空数据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解决大数据实践应用的一系列技术瓶颈,将大数据以可视化的专题图形式呈现。其中能级划分、腹地可视化、势力范围分析、第一优势流、交通效率评价等在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领域属于首创。2015年,“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颁布的一系列文件多次提到要利用“ 大数据”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以解决以往城乡规划长期因缺乏数据支撑、依赖主观经验,导致科学性、客观性、精准性不足的问题。项目前瞻性的研究契合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本项目深度挖掘 “大数据" 的价值,改进了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政府治理方式,改变了规划设计机构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衍生出若干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为应用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方案目前已有实施场景和一些中长期规划,获得过一些奖励,可以选择典型的城市治理领域进行试点应用;将成熟的技术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经费的足额到位;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