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制备成套技术与产业化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9-23 16:20:11
该科技成果-高性能纯碳化硅陶瓷膜制备成套技术由武汉工程大学研发。该项成果属于自主创新,拥有8项授权发明专利。该项成果属于自主创新,在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制备成套技术与产业化上取得了突破。该成果采用自主研发的集成混合、陈腐、涂敷和成膜烧结等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2万平方米高质量碳化硅膜成套装备生产线,并建立了碳化硅膜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成品率高达85%的稳定生产。该成果在目标产品-碳化硅陶瓷膜的研制上,一是创新研发了“反应烧结”结合“重结晶”的复合制备方法,研制出了孔隙率高、孔径分布窄和连通性好的高强度多通道纯碳化硅陶瓷支撑体;二是创新研发出基于毛吸与液压协同控制的浆料涂敷工艺,研制出了微滤/超滤系列非对称多通道碳化硅陶瓷膜,从微滤到超滤3μm-0.04μm范围内,孔径可控可调;能抗酸碱腐蚀;该成果已应用于化工、石油和食品等行业强酸、强碱和油水等苛刻环境的膜分离装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可能因为保密原因在原料、制备工艺等方面披露不足,此外,研发团队组成情况不够清晰、授权发明专利没有列出专利号;建议在推广交流时研发方加以补充及说明。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较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此技术成果向碳化硅陶瓷膜生产企业推广,产品向石化、化工、食品等企业推广应用,必要时向“一带一路”国家转让推广。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此外,学院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建有绿色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等12个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拥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其中,“矿物处理过程强化”创新团队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最早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拥有“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乙烯工程下游产品开发及过程强化”等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多个知名企业共建“制药工程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与催化剂工程联合实验室”“石油化工研究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
学院将“人才兴院”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从专业教学、学科建设两方面分别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了以首席教授领衔,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研究方向或专业教学为纽带,由首席教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组成了层次合理、富有活力的学科学术梯队和专业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2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48人,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3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11人,拥有海外或境外学习经历教师60人。
本课题项目团队于2016年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纯碳化硅陶瓷膜制备的成套技术,该技术曾被评为湖北省2016年百大科技成果之一,2016年8月由教授团队、武汉工程大学、鄂州市昌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湖北省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项碳化硅陶膜专利合计作价2128万元。2017年11月迪洁公司批量生产,成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多通道纯碳化硅陶瓷膜生产线。近三年迪洁公司新增销售额3157万元、新增利润604万元。 团队利用核心产品碳化硅膜产品及相关膜分离技术先后为多家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客户涵盖武汉尚源新能环境有限公司、中山市比斯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领航水处理有限公司、荆门市熊兴化工有限公司、荆州市天泉水处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树立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等。近三年合计为用户创造产新增销售额超过3.19亿元,新增利润7000余万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该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和食品等行业强酸、强碱和油水等苛刻环境的膜分离装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于2016年成功取得。成果开发出的高性能纯碳化硅陶瓷膜制备成套技术曾被评为湖北省2016年百大科技成果之一。
2016年8月由教授团队、武汉工程大学、鄂州市昌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湖北省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项碳化硅陶膜专利合计作价2128万元。2017年11月迪洁公司批量生产,成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多通道纯碳化硅陶瓷膜生产线。近三年迪洁公司新增销售额3157万元、新增利润604万元。
团队利用核心产品碳化硅膜产品及相关膜分离技术先后为多家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客户涵盖武汉尚源新能环境有限公司、中山市比斯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领航水处理有限公司、荆门市熊兴化工有限公司、荆州市天泉水处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树立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等。近三年合计为用户创造产新增销售额超过3.19亿元,新增利润7000余万元。
该成果已应用于化工、石油和食品等行业强酸、强碱和油水等苛刻环境的膜分离装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