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化口腔咬合板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9-15 16:35:37
本项目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将真实的下颌运动准确地转移至体外,构建全数字化的动态咬合体外虚拟头颅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设计临床需要的口腔咬合板,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进行制作。简单的流程如下:①通过应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记录下颌骨的多种运动模式;②通过三维CT重建上下颌骨并将上下颌骨分离;③将3D扫描的牙齿模型与上下颌骨进行融合;④将运动的下颌运动数据与上下颌骨的3D数据整合并进行动态的咬合模拟;⑤将上下颌骨的相对运动作为参照设计出临床需要的口腔咬合板形态,使口腔咬合板在模拟下颌功能运动过程中均依据咬合的动态模拟,避免咬合的高点及上下颌运动中的干扰,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设计,最终生成3D设计文件;⑥根据3D文件内部的数据,应用光敏树脂3D打印或树脂3D切割等技术制造出临床戴用的全数字化口腔咬合板。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在于构建全数字化的动态咬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设计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口腔咬合板,并应用3D打印机打印/树脂块3D切割制作出临床戴用的树脂咬合板。该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设计更精确,制作更快捷;同时应用动态咬合的数字化模拟避免咬合板制作中的咬合高点及上下颌运动中的咬合干扰,节省临床上的调整时间。该技术全过程采用数字化方式,节约时间,节省材料,减少废弃物污染,节能减排。
该专利成果中所应用的基于体表压力监测后的精准压力治疗已做了相关临床研究,并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临床研究表明精准的压力治疗适合临床推广。本专利产品在设计理念和构造方面都具有可行性及创新性,极具推广意义。前期在上海九院整复外科乳房整形患者中使用,进一步证实该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筛选有资质有实力的公司批量生产该塑型衣,投放于各级医疗机构配合压力监测使用;后续通过技术改良,在压力感受器无线通信模块领域有所突破,实现无线压力监测功能,方便医生实时监控患者塑型带的压力大小,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压力治疗方案,远程指导康复,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复诊的时间,实现远程监护下的家庭康复。除整形科患者需要,还可在烧伤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骨科、老年科等需要压力治疗的患者中推广使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本项目负责人XX,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临床擅长舌侧及隐形等美学矫治技术,修复,种植,牙周病,上颌前突,下颌发育不足及地包天等畸形的早期颅面矫形治疗,严重牙齿及面部畸形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干扰,节省临床上的调整时间。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科委及教委课题多项,并在口腔正畸学高水平专业杂志及其他高影响因子医学杂志发表论著及病例报告多篇,多个国际知名正畸专业杂志审稿人。
目前临床医生已经意识到乳房相关手术后压力治疗的重要性,常规术后康复护理都要求患者佩戴塑型衣或塑型带3到6个月。根据相关研究,体表压力治疗最优压力为25-30mmhg,既能起到固定假体等塑型效果,又不致于压力太大产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副作用。然而临床中使用的塑型衣均为常规尺寸的弹力布料而制,弹性材料无明确回弹性测试,使用过程中松紧程度全靠医生经验患及者自身感受。而人体各部位体表曲率不同,尤其在乳房部位,不同体表位置压力相差很大,实施过程中没有客观的体表压力值为参考。患者随意调节后,可能出现压力过大引起患者不适或潜在伤害,压力过小时塑型效果差或没效果,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
本项目意向转化方式为合作研发等,具体面议。优先使用在各医疗机构的整形科,适用于乳房相关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可在整形需求量较大的一、二线城市率先推广使用。待产品及技术服务成熟后可在全国范围内的烧伤整形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等需要压力衣治疗的患者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