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裸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成果类型:: 新品种,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8-29 21:04:42
西藏农区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长期以来作为冬季抗灾饲料被广泛利用;但农作物秸秆质地粗硬、粗纤维含量高、可消化养分低适口性差[2],直接利用营养价值低,不能满足家畜生长发育及畜产品生产的需要。农作物秸秆青贮可以改善其适口性,提高消化率,节约牧草资源,解决高寒地区牧草产量低、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平衡等问题。青裸秸秆由于其含糖量低单独青贮难以成功,需要通过添加剂来改善发酵品质]。Yang 等过添加果糖改善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青的发品质。Yunus 等为改善含糖量较低的暖季型牧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的发酵品质,将其与含糖量较高的豆科牧草 PhaseyBean(Macroptilium lathyroides)混合青贮,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了 pH 值丁酸和乙酸含量。通常禾本科牧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将其与农作物秸秆混合青贮,可以提高秸秆青贮发酵品质,以期解决秸秆因发酵底物不足难以青贮的难题
将青裸秸秆与黑麦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青棵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组)80%青秸秆+2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L 组),60%青十4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M 组)及40%青桔+60%多年生黑草混贮(H 组)4个处理青后第 7,14 和 30 天后打开青客,测定青C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黑麦草混合青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和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著(P<0.05)降低了 pH 值和于物质含量,M 和 H 组在乳酸产生的同时酸含量显著(P0.05)提高,混组氨态氮/总氮略低于对照组(P>0.5),各组均显示较低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从秸秆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以40%黑麦草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青贮过程中乙酸生成的主要途径有 2 个:一是异型乳酸发酵在产生一分子乳酸的同时,产生一分子乙酸;另一方面乙酸可以由乳酸异化产生。本试验前 14 d 乳酸和酸均呈上升趋势,酸可能由部分异型乳酸发酵产生,乳酸产生的同时伴随着乙酸的生成,导致各混贮组乙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黑麦草比例增加呈上升趋势。而 14 d后乳酸含量基本趋于稳定,乙酸含量继续是上升趋势,表明青贮后期乙酸可能来自乳酸的异化作用乳酸/乙酸变化趋势表明,在整个青贮过程中同型乳酸发酵占主导地位,在青贮 7 d后各混贮组乳酸/乙酸略有下降,可能是由于后期乙酸生成速度快于乳酸生成速度所致丁酸和氨态氮/总氮是衡量青贮饲料优劣的重要标准,一般认为[] 优质青贮饲料的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应低于 10 g/kg DM 和 100 g/kg TN,应用前景广泛。
余成群,郭刚,刘秦华,原现军,邵涛,孙维余成群研究员,主要致力于西藏农牧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为:(1)牧草栽培繁育及草畜一体化研究;(2)西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1986进入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工作。1993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副站长。2001年至2006年任西藏日喀则地区行署专员助理、副专员。2003年开始担任西藏自治区科技咨询专家组成员。2010年组建并担任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2008年开始兼任西藏农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专利与奖励奖励信息1999年,国务院评为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模范;2001年,西藏自治区“九五”期间全区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200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副职优秀个人;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先进个人;2010年,西藏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成果2010年,《西藏紫花苜蓿专家管理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出版信息在西藏农牧民科技素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质牧草种植等方面发表论文数十篇,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发改委。
虽然各组丁酸含量和态氮/总氮均低于这一标准,且各混贮组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始终低于对照组,但各组均有较高氨态氮/总氮值,且在青贮发酵的第 7 天已经显示较高值,表明青贮早期较多的蛋白质可能被好氧性微生物降解为氨态氮“],并伴随着少量丁酸的产生,本试验中由于青裸秸秆物理结构粗糙,茎杆中空,难以压实,青贮早期青贮窖中有较多的空气残留,导致好氧性微生物活跃与乳酸菌竞争发酵底物,使本来发酵底物不足的青贮原料发酵底物更少,无法产生较多的乳酸,降低 pH 值,进而不能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性。
可大力推广,能达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