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能源网络管理项目解决方案能源监控系统方案

能源网络管理项目解决方案能源监控系统方案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8-25 20:55:28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付蔚 | 2023-08-25 20:55:28

能源网络管理项目解决方案能源监控系统方案能够实现工厂内关键能源系统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能源消耗情况。通过设置预警阈值,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避免造成事故。远程监控和遥控可大大提高对能源系统的操作响应速度,实现对能源使用的精细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建立能源使用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生成各类报表,为企业规划用能目标、找出能源浪费环节、评估节能措施效果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应用能源管理软件,辅助企业建立信息化和标准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有助于持续改进能源利用效率。预计能实现用电负荷监测优化、压缩空气泄漏控制、制冷供应优化等,降低能源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目标。系统运用可提高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实现能源监控现代化,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平稳运行的系统可以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生产运营,提高企业效益。该系统的建设经验可复制推广到企业的其他工厂,实现能源管理规范化。总体来说,系统的实施将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管理效益,助力企业实现智慧用能和节能减排目标。

该能源监控系统方案的成果亮点如下:

1.实现全面监控覆盖,设备接入率100%通过对工厂内的14个变电站、1个空压站等关键设施及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点位布设,实现了对电、气、水等能源使用的全面监测,没有监测盲区。

2.建立实时精准的用能监测体系采用智能电表、各类先进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对能源消耗的实时在线监测,大幅提升了监测精度,为优化用能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3.实现远程控制能源系统设备的目标通过与PLC、变频调速装置等的接入,达成了对空压机、水泵、空调机组等执行设备的远程监控与遥控,实现了对能源使用的主动调节。

4.辅助企业建立信息化、规范化的能源管理整合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软件,实现了用能分析、耗能评估、预警提示、报表输出等功能,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5.取得显著的能源节约效果项目实施后,用电负荷控制效果明显,压缩空气泄漏大幅减少,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能源成本支出。

6.提升企业在能源管理上的信息化水平系统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方式,实现了在线监测、精确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大幅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该能源监控系统方案具有以下应用前景: 

1.  推广到更多工业领域 该解决方案不仅适用于汽车制造企业,也可推广到钢铁、石化、电力等工业领域,特别适合能源密集型企业使用,助力实现多行业的智慧用能。 

2.  应用到不同规模的企业 体系设计科学合理、设备选择灵活,可根据企业规模进行模块化部署,既适用于大型工业企业,也可应用于中小型企业,具有广泛适用性。 3.  与其他信息系统深度集成 可与MES、ERP等信息系统集成,通过共享基础数据、统一的信息交互接口实现深度融合,将能源管理融入到企业全面信息化体系。 4.  与新技术配合实现智能化升级 可与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用能预测和最优化,推进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演进。

 5.  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 可与全生命周期碳核算体系对接,监测碳排放数据,为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6.  促进形成能源监管新模式 监测数据可上传至政府部门平台,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开展监管工作,实现转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监管。 

 7.  为广大用能单位带来经济效益 应用该系统有助于企业实现用能效率提升、节能目标完成、能源成本控制,直接创造可观经济效益。 

 8.  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和治理水平 推广该方案有助于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展现治理效能。 

 9.  培育相关监控行业发展壮大 相关系统集成商、监控设备厂商、软件企业等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培育壮大相关产业。 

 10.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贡献力量 系统应用可有效提升工业领域能效水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让中国由碳大国转变为碳中和领导者。

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 “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首批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称号和“重庆市杰出青年群体”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64人,其中90%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级人才4名、省部级人才19名。近5年,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各类省部级奖励1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川渝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承担40余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牵头制定传感网测试国际标准和物联网网络层标准技术报告,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49项(牵头制定国际3项,国家标准10项)。发明专利授权250项(PCT专利12项、美国专利授权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4篇。

总体来看,该系统效益多元丰富,将对企业自身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推广应用,其实施后可产生以下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通过实现能源使用的精细化监控和管理,可直接带来能源使用量的降低,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上百万元的能源费用支出。

2.管理水平提升效益

采用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实现了用能计量、分析、控制、评估的智能化,大幅提升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

3.精益生产效益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确保生产的能源供应,减少因能源供应异常而造成的生产中断,保障并促进了精益生产的开展。

4.风险预警效益

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风险评估,实现对故障隐患的预警,大幅降低了突发事故的发生风险。

5.创新驱动效益

推动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向智能化转型,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潜力。

6.协同增效效益

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协同配合,可以发挥协同效应,降本增效,推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提升。

7.社会启示效益

该项目为其他工业企业实施类似系统提供了范例,对行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8.生态环境效益

节约energy使用,降低污染排放,为创建生态文明提供支撑,展现企业的环境责任担当。

9.政府治理效益

政府部门可以依托该系统开展监管,提升行政效率,帮助政府实现治理现代化。

10.社会形象效益

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展现企业智慧、责任和影响力,有利于赢得社会认可。

该能源监控系统方案有以下转化方式:

1.技术转让:已经开发和实施的能源监控系统技术和方案可以转让给其他相关企业或组织。这包括智能仪表、传感器、变送器、I/O模块和控制器等技术的应用于类似设备设施的监控系统中,实现能源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

2.技术入股:可以寻找有兴趣的投资方进行技术入股。投资方通过购买相关技术产权,与项目方合作推进能源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3.技术合作:可以与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和实施能源监控系统方案。合作伙伴可以共享技术资源、经验和市场渠道,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4.资金需求:实施能源监控系统方案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采购、系统部署、培训和维护等成本。资金需求可以通过自有资金、投资者、合作伙伴或融资渠道等方式来满足。

对于成果的转化方向和目标,希望能够实现以下要求:

1.实现产业规模化

通过产品化和解决方案标准化,可以重复销售,扩大规模,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

2.提高市场占有率

多渠道营销,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用户规模,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3.增强用户黏性

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提高用户黏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打开政企合作渠道

政企合作可以打开一定的专用市场,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5.打造生态圈

上下游合作可以形成产业生态圈,提高整体解决方案的质量。

6.引入创新动力

开发者平台可以持续引入外部创新资源,推动产品创新。

7.增强品牌影响力

品牌推广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增加品牌价值。

8.持续优化产品

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可以使产品持续领先,保持竞争力。

9.推动规模复制

成功案例可以有力推动产品实现规模化复制应用。

10.创造社会价值

助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