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消防流量测试工况约束下给水管网管道粗糙度校核方法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8-15 16:50:44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消防流量测试工况约束下的给水管网管道粗糙度校核方法,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本方法将不同消防流量测试记录所对应的系统工况分别保存至指定格式的文件中;再用软件工具一次性读取所有文件,对按不同铺设年代和管径分组的管道进行校核;并参照水力计算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选取能够满足每一系统工况的误差容限值,且所有工况的误差的累加和最小的管道粗糙度值组合。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整个校核过程只需要一次运行,无需反复修正,且避免了疏漏最优结果的可能。鉴于管道粗糙度校核是给水管网建模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所以,本方法的应用前景非常大。
多消防流量测试工况约束下给水管网管道粗糙度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消防流量测试记录,并按测试地点和测试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类;(2)将给水管网中的管道按铺设年代、管径进行分组;给定每一组管道的粗糙度初值,并保存至管网水力模型中;(3)用管网水力模型分别模拟消防流量测试记录所对应的系统工况,并将模型数据分别保存至单独的inp格式文件中;(4)利用软件工具进行下列步骤:a.读取所有inp格式文件;读取完成后,每个inp文件被作为独立的系统工况,用于管道粗糙度的校核;b.给定管道粗糙度值的取值范围,及其校核时所采用的步长增量;c.给定每个系统工况的消防流量实测值和误差容限值;d.调用EPANET的水力计算引擎,对每个消防测试系统工况进行模拟;此步骤顺序进行或者并行计算;e.计算各个系统工况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f.依照步骤b给定的步长增量更新管道粗糙度值,重复步骤d和e,直至达到管道粗糙度取值范围的界限为止;g.选取能够满足每一系统工况的误差容限值,且所有工况的误差的累加和最小的管道粗糙度值组合,即满足判定方式F及相应的约束条件,如下列各式所示; min F =
给水管网在城市生产及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保证其正常运行便显得尤为必要了。针对给水管网运行特点,建立相应的动态水力模型,不仅能够实现优化控制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起到科学管理的效果。该动态模型需要能够有效反映现实管网中的一系列动态参数。随着城市给水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运行及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做好给水管网动态水力建模数据分析及其综合管理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项目的研究团队由周玉文;刁克功;翁窈瑶;付亚平;常胜昆;杨小艳;刘子龙;刘姗姗;王正吉;王昊;曾玉蛟;叶婉露组成。周玉文,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市政工程学科部责任教授、学科部主任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给水排水》编委。从事水环境工程、城市节水技术、城市给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城市防灾减灾与科学化管理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ISTP、CA收录3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市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指导在校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9名。主持和参加国家“七五”、“九五”科技攻关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它省部级项目多项、横向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EI、SCI、ISTP 30余篇,出版理论专著、教材和翻译科技著作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国家首届国内最有影响100篇学术论文获得者。
本项目研发的产品,基于市场需求。经本发明一提出了一种多消防流量测试工况约束下的给水管网管道粗糙度校核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整个校核过程只需要一次运行,无需反复修正,且避免了疏漏最优结果的可能。为我国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适合在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应用。
目前处于何种研发阶段: ☒研发 ☐小试 ☐中试 ☐小批量生产 ☐产业化; 样机: ☒ 有 ☐无 其他:□如选择“其他”,请说明:。 已投入成本: 500000 元。 推广应用情况:已用于学术研究。转化方式: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