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防伪纤维及其制品

防伪纤维及其制品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8-07 10:55:29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纳米技术专业科技服务团| 李小丽 | 2023-08-17 15:35:19
2020年全球造假数量已达到约1.82万亿美元,LV、茅台等高价值单品的造假案值甚至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各领域亟需新型易鉴别的智能防伪方式。多色图案光致发光标签可以在紫外或红外光作用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是一种可视化防伪解决方案,在防伪标签、护照等产品中已经广泛使用。但是该技术易仿造、光响应灵敏度低、色彩有限,因此应用极其受限。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极为重要的功能,如智能手机、红外摄像头响应、以及连续化防伪纤维纺丝与多色彩防伪纺织品的开发等,尚未有系统的开发途径。 本项目针对稀土发光材料的响应效率低、探测范围窄等技术瓶颈,探究稀土掺杂对下转换、上转换发光材料激发能级的调控规律,研究高灵敏度多波段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与纤维纺丝新方法,开发高稳定性的防伪纳米材料及防伪纤维批量制备技术。在红外光激发下,防伪发光材料可以实现可见光颜色的全覆盖;发光粉的制备可达公斤级,发光纤维可以连续化纺丝;利用智能手机、红外摄像头、红外激光器等激发光源实现800-1400 nm范围内的红外激发的定制化、多色彩防伪纺织品的开发。
国内外智能可视化防伪产品较少,仅少数相关单位在开展产品应用 1.北京联耘多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防伪标签、隐形荧光防伪包装;资金累计约20亿,服务已经超5000家企业,覆盖茶叶、电器、化妆品、酒水、医药、日用品等行业 2.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全息防伪、光变防伪;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8项,获得授权99项;在国外申请发明专利25项,获得授权11项,应用于人民币、证券安全防伪及其余金融产品 3.中防领航:荧光防伪油墨,防伪标签;采用有机荧光材料,防伪标识的荧光效果至少可以保持3年以上;采用无机荧光材料,防伪标识的荧光效果可以保持10年以上 4.东华大学:荧光防伪纤维,荧光油墨,荧光防伪服装,红外响应智能服装;制备出针对红外激光0.8-2.5微米响应的发光材料,用于服装防伪、红外荧光防伪油墨、多色彩可视化智能纤维,发光、变色纤维应用于智能发光显色服装与光电协同织物 本项目的技术熟化与扩展,可带动多种学科行业创新技术的群体涌现,将使我国率先在智能可视化防伪领域进入领跑地位;产品还可实现防偷拍、激光探测,判定各类环境中的红外光;能带动创新技术的群体涌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技术

应用于智能防伪领域。据Trade Association of China预测,到2023年,我国防伪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581.07亿元增长到738.23亿元,增长率达到27.6%。

侯成义,东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江苏省“双创人才”,Materials Horizons新锐科学家。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任纺织行业智能纤维技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台玻悦达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主要从事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100余篇SCI论文,获得了2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研究成果被Science、Nature报道,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主持了中央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担任过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期刊审稿人,新加坡A*STAR等项目评审人。 成果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均受到高度重视:用于环境危害检测与防护的新一代纤维技术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专项的资助;分别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新材料的中试级研发协议或产业化项目

主持了中央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近年来,我国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且这些技术逐渐应用到了防伪产品中,防伪行业与新兴技术相互融合应用。在市场需求充沛背景下,随着防伪技术及工艺不断提高,防伪行业的前景将更为明朗,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提高。总的来说,防伪行业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技术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