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陡度合束器件的10kW激光合束光源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8-07 09:04:18
1. 实现了4 nm高陡度、2000W/cm2高损伤阈值的强激光负载合束器件的研制和产品化。国内目前报道的激光合束技术采用的进口合束薄膜,光谱陡度可以达到4 nm,但其激光热负载能力仅为100 W/cm2。本项目组研制的4 nm陡度合束器件,热负载能力可以达到2000 W/cm2。该器件已成功实现产品化,并广泛应用于国内科研院所的大型激光装置或设备中,为激光系统性能提升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 实现了11.4 kW激光合束光源的研制。国内目前报道的合束光源仅利用2路激光进行合成,实现了6.2 kW的激光输出,但由于合束镜性能差,光束质量M2为6。同济大学采用4路激光合成,实现了11.4 kW激光输出,光束质量M2优于2.2。3. 提升了激光合束光源的环境稳定性,能够保证合成光斑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依然完全重合:设计并构建了全新的控制光路系统,配合优于传统算法,无需迭代即可快速响应,实现多束光斑实时精确检测和控制。整体构成简单且易于集成,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激光合束位置检测的精度,还提高了激光合束样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薄膜合束激光光源的应用,研发的产品已成功实现产品化,并广泛应用于国内科研院所的大型激光装置或设备中,为激光系统性能提升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王占山,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创始人,同济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数字光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市全光谱高性能光学薄膜器件与应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主任,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咨询委委员,国家重点研发技术专家组成员;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国际光学与光子学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薄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100余项程鑫彬,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委杰青,军科委领域专家,GFKJ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强激光薄膜、微纳光学和纳米计量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基础加强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应用基础项目的研究。焦宏飞,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长期从事光学薄膜研究工作,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光学薄膜设计、工艺制作和特性表征经验。
承担了基础加强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应用基础项目的研究。本项目成果属于支持研发服务领域,应用于车载激光系统,有力支撑了我国强激光系统的发展。
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