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新品种“金凤1号”中试与示范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8-04 09:50:23
2013年建立二倍体凤头姜茎尖脱毒快繁体系,利用秋水仙素进行离体诱变;2014年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根尖压片染色体计数法进行鉴定,获得四倍体株系并种植于大田,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四倍体材料D16,2015年生产原种,2016年生产栽培种;2017年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绿水镇香沟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8-2019年进行区域试验,2020年进行生产试验;2021年11月通过湖北技术交易所组织的成果鉴定,定名为“金凤1号”。金凤1号属于密苗型、四倍体生姜新品种,播种至老姜收获约210 d,植株生长势强,适收期株高130 cm左右,开展度50 cm左右,分枝能力强,单株分枝数20个左右,叶片披针形、绿色;子姜灯泡形、肥大,长25 cm左右,宽15 cm左右,肉色黄色,嫩姜芽顶端鳞芽紫红色,不规则排列,粗纤维含量1.00%,姜辣素含量6.76 g?kg-1,可溶性糖含量6.31%,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适宜鲜食,也可腌渍、糖渍加工;单株根茎质量790-850 g,每667 m2产量4000-4500 kg,姜瘟病、茎基腐病发病率低于5%、叶枯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凤头姜,适合湖北及周边地区种植。
金凤1号属于密苗型、四倍体生姜新品种,播种至老姜收获约210 d,植株生长势强,适收期株高130 cm左右,开展度50 cm左右,分枝能力强,单株分枝数20个左右,叶片披针形、绿色;子姜灯泡形、肥大,长25 cm左右,宽15 cm左右,肉色黄色,嫩姜芽顶端鳞芽紫红色,不规则排列,粗纤维含量1.00%,姜辣素含量6.76 g?kg-1,可溶性糖含量6.31%,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适宜鲜食,也可腌渍、糖渍加工;单株根茎质量790-850 g,每667 m2产量4000-4500 kg,姜瘟病、茎基腐病发病率低于5%、叶枯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凤头姜,适合湖北及周边地区种植。
来凤凤头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品质独特,在全国生姜种质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湖北省来凤县独有的特色资源。但凤头姜常年以根状茎无性繁殖,品种退化较为严重,病毒积累,同时相对其他姜种产量较低,亩产量仅约3000 kg,目前,生姜育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雌雄花败育,常规杂交育种难以发挥作用。
团队主要从事魔芋、山药、生姜等蔬菜育种、蔬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自2006年以来,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2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参与编写科普专著3部。获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得授权专利2项;鉴定科技成果6项;审定品种1个;制定标准4项;现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蔬菜病虫害课题组负责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湖北植物病理学会会员和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员,湖北省科技特派员。2006被中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委员会授予“先进个人”;2009被中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被省团委评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
该成果研发的金凤1号属于密苗型、四倍体生姜新品种,播种至老姜收获约210 d,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强,单株分枝数20个左右,子姜灯泡形、肥大,,粗纤维含量1.00%,姜辣素含量6.76 g?kg-1,可溶性糖含量6.31%。姜瘟病、茎基腐病发病率低于5%、叶枯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凤头姜,适合湖北及周边地区种植。目前在湖北恩施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平均亩增产30%以上、节本增收1000元以上。
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的形式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