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及优质基因发掘与利用

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及优质基因发掘与利用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新品种,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7-30 14:57:09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赵广 | 2023-07-30 14:57:09

原创性研发并建立了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体系,创新形成了中国黄牛遗传资源评价模式,全方位提出了黄牛遗传资源保护、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的策略。创新集成了中国黄牛多组学联合图谱,解析了中国地方黄牛优异肉质性状及抗逆性强的遗传机制。深入发掘了中国地方黄牛优势和特色的产肉性状相关基因,提升了我国黄牛产肉性状基因发掘及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集成创新多基因聚合与平衡育种技术,培育了2个肉牛新品系(类群),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合利用 mtDNA、微卫星、Y染色体 SNP与STR、基因组重测序、CGH芯片等方法,系统评价了全国 96%的地方黄牛品种资源;揭示52 个黄牛品种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发现中国黄牛有7个母系支系、3个父系支系及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现中国部分地方黄牛群体拥有欧美著名肉牛品种的 Y 染色体基因组特征;率先构建了中国黄牛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图谱、重测序图谱、SNP 分布图谱及其分布规律;从分子水平揭示中国黄牛基因组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独特的基因资源和种质特性。创建了中国黄牛遗传资源的评价模式,提出了全新的黄牛遗传资源保护、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的策略。

深入发掘了中国地方黄牛优势和特色的产肉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并验证了48个优势、特色产肉性状基因;发掘了黄牛产肉性状的重要基因标记 455 个,其中 83 个基因的 307 个标记位点为首次发现。创立了黄牛全基因组、转录组、拷贝数变异组、功能基因验证和标记基因性状关联分析相关的技术体系,开发出一批黄牛生长、肉质、繁殖和产乳性状相关基因的DNA分子标记,可用于黄牛产肉性状的早期选择。首次发现肌肉发育相关基因FHL1等的CNVR具有剂量效应,且与牛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用作黄牛选种的分子标记,创建了黄牛基因育种技术体系。

陈宏,汉族,陕西西安市人,中共党员,遗传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二级)。1981年12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遗传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雷初朝,男,1968年11月生,汉族,湖南省常宁市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一直从事动物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业方向为动物遗传资源与分子进化研究。

创新集成黄牛多基因聚合的育种技术,培育出6个生长快、产肉率高、抗逆性强的黄牛新种质资源,实现了种质创新。 创建等位基因低频率突变检测的新方法,创新集成地方黄牛多性状多基因聚合的育种技术平台,建立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肉牛高效选育方法体系,利用40个肉牛产肉性状基因诊断试剂盒,培育出皮南牛、德南牛、无角夏南牛、六盘山红牛、安秦牛、郏县红肉牛6个生长快、产肉率高、抗逆性强的肉用新种质资源,在黄牛主产区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转让、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