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

一种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7-07 11:20:51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天津市滨海新区| 宋学姮 | 2023-08-02 11:39:10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包括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排列有若干电子晶元,所述电子晶元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电子晶元及所述基板上包覆有封装层,并预留多个外接口,所述导电层上设置有绝缘槽,将所述导电层分割成若干绝缘单元,所述电子晶元交替排布在所述绝缘单元,使所述电子晶元的发热均匀,易散热。该封装结构大大缩小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体积;同时只通过外围接口连接电源及外围电路,简化了电路的连接,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实用价值高。
一种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包括散热器(1),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上的基板(2),所述基板(2)上设置导电层(3),所述导电层(3)上排列有若干电子晶元(4),所述电子晶元(4)与所述基板(2)电连接,所述电子晶元(4)及所述基板(2)上包覆有封装层(5),并预留多个外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3)上设置有绝缘槽(31),将所述导电层(3)分割成若干绝缘单元(32),所述电子晶元(4)设置在所述绝缘单元(32),所述电子晶元(4)的不同发热晶元间隔分布,使发热均匀,容易散热,所述电子晶元(4)包括至少一个可控半导体和一个保护元件,相邻所述电子晶元(4)的所述可控半导体和所述保护元件间隔分布。

近年来,集成电路技术与材料进步飞速发展,芯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体积也越来越小,但功能却日益强大。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封装的小型化和组装的高密度化以及各种新型封装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电子组装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以前很多电子封装材料用的都是陶瓷,玻璃以及金属。但是新型密封质料环氧树脂材料,其实电子封装产品简单的来说就是电子产品的保护罩,让电子产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化学腐蚀,比如大气环境,氧化等。为了让电子产品更好的经久耐用,提高寿命,所以电子封装工艺技术就非常的重要了。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提升了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深圳先进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由九个研究平台,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等组成。开展先进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发展。信息、电子、通讯技术研究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研究高性能计算、自动化、精密机械研究生物医学与医疗仪器研究相关学历教育、博士后培养与学术交流。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8] (I)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包括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排列有若干电子晶元,所述电子晶元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电子晶元及所述基板上包覆有封装层,并预留多个外接口,所述导电层上设置有绝缘槽,将所述导电层分割成若干绝缘单元,所述电子晶元交替排布在所述绝缘单元,使所述电子晶元的发热均匀,易散热。该封装结构大大缩小电力电子控制装置的体积;同时只通过外围接口连接电源及外围电路,简化了电路的连接,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实用价值高。

[0029] (2)所述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为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器或车载充电器的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将电子晶元封装在一起,排除外界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0030] (3)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所述导电层上还设置有控制板,将控制板一同设置在导电层上,共用一个散热器。封装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同时也便于散热,提高了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0031] (4)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化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封装结构,所述绝缘单元还设置有测温电阻,可随时对控制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便与监控,提高了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合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应用实例是4桥臂八组电子晶元封装在一起,也可衍伸为其他多组芯片集中封装的情况。该封装结构可减小外界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005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