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不但会出现视力障碍,还会出现角膜穿孔、眼内炎等严重眼部并发症。那他霉素滴眼液是唯一一种被美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的滴眼液,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是,那他霉素滴眼液的用药频率较高:初始时每1-2小时滴1次,3-4天后改为每天6-8次,持续14-21天左右。如此高的用药频率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欠佳。
按一定摩尔体积比将步骤一所得甲氧基-聚乙二醇-4-氰基-((((十二烷基硫)羰基硫酰基)硫)戊二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将反应体系置于带有搅拌棒的烧瓶中,对反应体系进行三次冻泵-解冻循环脱气处理,然后在氩气中一定温度下搅拌使体系中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所得聚合产物在空气中淬火,冷却至室温;冷却后所得聚合产物在丙酮-DEE混合溶液中沉淀纯化2次得到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嵌段共聚物,真空干燥过夜;将所得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嵌段共聚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一定温度下孵育8天,去除水后重溶于乙腈中,沉淀在DEE中,真空干燥后待用;
HTKTJ-I型红外探头综合检测仪是由探头采集和数据处理所组成的红外轴温探头的综合性能检测设备,能够完成在线检测红外探头,实现实时自动检测探头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时发现性能异常的探头。
HTKTJ-I型红外探头综合检测仪设计了适应热敏、光子、直流、调制各型探头的控制和信号接口,实现对现有7种不同的光子、热敏红外轴温探头的检测。采用可控制标准热源,对探头的各项静态参数的标定测量;采用车速转盘模拟列车车速,对探头的动态性能进行检测;采用车速转盘、黑体、热靶等装置,对探头的速度、漂移、噪声、信噪比、视场、热靶标定等性能的检测。检测仪使用标准的工控机,性能稳定,功能强大,配备键盘显示器,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采用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结合VC++语言,能够实现数据库安全灵活的数据存取;采用用VC++提供的可视化框架,结合Windows的高性能平台,使整个软件系统具有便于维护,人机界面操作;采用新型的A/D卡实现高速大容量、连续不间断数据采集,增强了设备对探头数据的高速采集功能;利用数据处理、数据库、和现代通讯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探头检测的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及数据分析;通过测试结果的打印、存档等功能,给生产、维修、检测等部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1、简要技术说明:
近年来,“医工结合”一直是医疗界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工交叉在临床价值的逐步凸显,AI辅助影像识别与诊断、精准微创手术机器人、可吸收溶解生物材料与3D打印等相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PLA、粉末状金属或高分子等材料,通过逐层累加打印的方式构造三维实物的现代科技”。医生可以应用3Dslicer、Mimics医学影像软件术前对颅内血肿三维重建、精准定位、规划手术方案、模拟手术、设计穿刺手术定位导板。其准确性、实用性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
我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4月份以来应用《3D打印、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技术共开展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106例患者男性7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9岁,所有手术患者均遵循沿血肿长轴穿刺理念,经额手术入路97例,经颞手术入路4例,幕下手术入路7例。血肿量20-60毫升。术后尿激酶3-5万,每天2-3次血肿腔注射液化血肿。引流管留置平均天数4天。血肿清除率70-98%。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所有患者术前均需行头颅CT薄层扫描,下载保存DICOM数据,将数据导入3Dslicer、Mimics医学影像软件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重建、精准定位、规划手术方案、设计制作手术定位导板,将设计好的定位导板数据导入3D打印机切片软件进行打印设置、数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