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荧光成像技术是指利用荧光探针(分子)对细胞、组织甚至生物体进行成像,来研究生物学过程和信息的方法。荧光成像技术的关键是希望能获得直观清晰的图像来分辨细微结构,进而分析细胞或生物体特定区域的特征、状态,甚至特定分子的表达、分布等信息。
生物荧光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和无损探测等优点,在探寻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基因病变,疾病诊断和新的医疗手段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生物荧光成像技术在细胞和组织等体外检测方面已经发展到了极其成熟的阶段,商业化的可生物接枝的荧光染料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以及近红外一区(400-850纳米);相关配套的荧光显微镜及成像系统也接近完善。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灌注技术,无需对比剂即可测量脑血流量,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尤其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 (尤其时间窗不明危重致残患者)治疗方案确定、治疗疗效评价有很大帮助。它利用磁化标记的动脉质子迁移到脑组织,进行三维快速成像,随后减去灌注信号得出3D—ASL的信号。3D—ASL的信号主要取决于脑血流量(CBF),脑和组织的Tl及标记的动脉血从标记层至成像层的时间等多种因素。
美国GE独有的3D-ASL 是以内源性水分子为示踪剂、定量检测 CBF 的灌注技术.美国GE公司生HDx3.0T MRI机及最新版ADW4.7后处理工作站,应用8通道头部线圈或NV线圈,利用体内自由流动的血液为示踪剂,当被标记的上游血流进入感兴趣区后采集图像,标记前后的图像信息相减即为脑组织的灌注信息.具有高信噪比、高空间分辨率及减少扫描时间的特点
3D-ASL为无需造影剂的灌注应用,业界唯一获得美国FDA的认证,可以对不适用造影剂的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检查(脑部有出血、孕妇、儿童、钆试剂过敏等);缩短病人准备时间,提高病人流量;帮助医院开展脑卒中、脑肿瘤等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肿瘤定性、分级;可作为高档体检序列开展;脑卒中治疗后复查、随访等。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是针对电力系统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型套管、耦合电容器等高压设备推出的新型在线见得及诊断装置。系统在不改变电站高压设备原有接地的情况下,连续监测、记录高压设备绝缘参数及其他数据:对于电容型设备(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耦合电容器)准确地测量介质损耗、电容量及末屏电流;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分层分布式结构,利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对高压设备实现就地测量,数字传输,使数据更加科学、稳定、可靠,实时反映明确的状态信息,对克服定期维修的盲目性、减少检修次数、降低检修费用、最大限度地延缓检修周期,进而提高设备的营运率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有很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创新点在于:
1、利用独立参考源技术,测量介质损耗角,判断设备绝缘状况;
2、利用CAN总线作为系统通讯总线。经科技检索查新,国内未见同类技术指导,项目产品已通过用户试用,应用效果良好,目前已能够得到批量生产。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