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医用外科包扎固定装置

一种医用外科包扎固定装置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5-25 10:37:00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马国范 | 2023-11-10 17:21:01
在进行手术时或者在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包扎,通过支架装置将病人的肢体支撑起来便于对患者进行包扎,现有的医用手术包扎支架装置在固定后不便于调节,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患者伤口处残留的血液容易污染到装置,影响到装置的后续使用。
但是,该一种医用手术包扎支架装置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医生的使用,例如,其支撑板不能根据病人的搭放角度进行调整,只能通过调整高低来适用,对医生造成麻烦,且不能对搭放在支撑板上的病人肢体进行降温或者升温,在夏天和冬天使用不便。
研究任务来源于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重点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AC9CT092。项目起止年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研究从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的比较优势和重点领域入手,从科技合作原因、取得成效、发展趋势和目标的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制约瓶颈及问题,针对制约瓶颈和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发展合作的思路框架及推进实现的对策建议。最后,以哈尔滨为实证样本具体进行了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对策研究。 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与合作态势; (2)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制约瓶颈及问题; (3)“十二五”期间发展合作的思路框架及推进实现的对策建议。 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 (1)以平等、互补、合作、共生为原则,对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促进中俄科技互补合作存在的障碍; (2)提出基于沿边优势的中国对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的战略构想; (3)探寻国内沿边与内地、沿海地区合作的途径,充分发挥沿边桥头堡优势; (4)在对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痔是肛肠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皆有。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其发病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的趋势。近年来现代痔的概念认为痔不是病,它是人体的正常组成部分,只有痔合并出血、脱垂、不适等症状时,才称为痔病。目前对于痔病的病因比较公认的学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肛垫微循环调节障碍。二是肛垫悬吊组织退行性变性(肛垫下移)学说。根据所在部位不同将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这是目前西医常用的传统分类方法。混合痔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外剥内扎(硬注)术,无论何种术式,都普遍存在术后疼痛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这也是肛肠科医护人员目前比较棘手的问题。针对此症状我院肛肠科名老中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中医理论为基础,配合生物波、热疗、水疗、臭氧等物理理论体系,总结研制出“黄川胡术汤”加味配合超声雾化“熏洗椅”熏洗肛周部位对缓解痔病术后肛门疼痛有非常好的效果。该方法方便有效,操作简单,病人本身无痛苦、无副作用。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良好疗效,明显减轻了痔病术后肛周疼痛,大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该项目于2019年列入齐齐哈尔市科技局一般指导性计划项目,本课题经过近一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该方法不仅符合祖国医学传统理论,而且具有创新精神,经过临床观察疗效较好,易于被患者接受。在临床应用中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该治疗方案的推广应用将造福于广大患者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