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在B超、CT等影像配合作用下,微波探针穿刺至肿瘤部位,以微波探针为中心形成类球形或椭圆形的消融区,实现原位消灭肿瘤的治疗目的。现有的微波消融针多为单极针头,若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尺寸较大时,容易出现肿瘤边缘有残留的癌细胞,后期容易出现复发或者转移;对于尺寸较大的肿瘤,多通过增加消融时间和温度,容易出现探针中心位置碳化,影响微波能的发射,造成消融损毁的范围小,若温度过高,也容易损毁探针,也有通过增加微波探针的数量,增加了创口数量以及医生定位穿刺的工作量,或者进行二次消融治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肿瘤消融治疗的微波装置,包括中空的针杆,针杆一端设置有操作手柄,另一端设置有针头组件,针杆内设置有同轴的内筒,内筒内设置有同轴电缆,同轴电缆远离操作手柄的一端与针头组件相连,针头组件包括锥形的主辐射头,主辐射头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竖向的L型滑动孔,L型滑动孔内滑动置有副辐射头,副辐射头一端延伸至主辐射头的锥形侧壁上,另一端伸出主辐射头靠近同轴电缆的一端,内筒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与副辐射头对应的导向筒,导向筒内滑动设置有与副辐射头相连的推动杆,推动杆远离副辐射头的一端与往复移动机构相连
① 课题来源与背景
大庆石化分公司塑料厂在大庆石化公司的120万吨大乙烯项目中包括全密度Ⅰ及全密度Ⅱ两套装置,并配套上马了两套APC先进控制,厂家没有提供接口程序和故障诊断程序及保护程序,如果没有该数据接口APC系统将无法与DCS系统链接投用;并且在装置开车之后曾经发生过几次由于APC远程设定信号变化幅度过大,导致3型杀死启动,引起ESD系统紧急停车的事故。为了投用APC系统我们编写了通讯接口程序;为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计划外停车事故,独创开发了APC输出限幅保护程序,使APC系统顺利投用。
②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石化企业的重要装置上实施生产和控制优化是提高装置控制水平,挖潜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上优化技术、自控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趋势。APC先进控制应用是我们公司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科技进步战略方针中的重要提升渠道。
③ 主要论点与论据
关于APC和DCS的“握手”原理。每个控制回路设计了DCS请求APC控制的信号(REQUEST)和来自APC确认的APC已经准备好的信号(ACCEPT)。控制回路将有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间延迟,也就是要等待APC的ACCEPT信号的到来,通常是通过增加一个延时模块来实现,作为DCS和APC握手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这个值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设定为30秒左右。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握手”成功的先决条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本项目根据新型电子封装材料的使用要求,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稀土改性AlNp/Cu复合材料。并围绕其服役条件下界面、组织与性能耦合响应机制问题,开展以宏观力学和物理性能为导向的铜基复合材料构型及界面设计,建立基于使役性能要求的铜基复合材料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使铜基复合材料研究由"试错法"向科学化跨越;采用对AlN颗粒进行表面稀土改性的方法来实现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界面微区状态可控,达到抑制AlN颗粒水解,提高Cu与AlN之间的润湿性,改善界面结合及降低界面热阻的目的,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并通过对铜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AlN-Cu界面稀土层的表征及对力学和热物理性能的研究,阐明材料构型与含稀土界面层对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理,为此类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项目设计研制的复合材料满足如下性能指标:
(1)密度<8g/cm3;
(2)热膨胀系数<13×10-6/℃;
(3)热导率>220W/mo℃;
(4)硬度HV>110;
(5)弯曲强度>300MPa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