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调度的电压调节器,包括电压调节器主体,所述电压调节器主体的顶端通过螺栓与上盖相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器主体的一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有连接头,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有卡紧连接头的卡紧结构,所述电压调节器主体的侧壁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电压调节器主体通过螺栓相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调度的电压调节器,不仅可以将电压调节器主体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平面上,还可以将电压调节器主体捆绑在圆柱上,可以将电压调节器主体固定在不同的工作环境,适用范围比较广泛,通过卡紧块防止连接头发生松动,避免在与电机连接后连接处的连接头发生松动,从而保证连接线连接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固定结构,通过将连接条和固定条与固定柱相固定,不仅可以将电压调节器主体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平面上,还可以将电压调节器主体捆绑在圆柱上,可以将电压调节器主体固定在不同的工作环境,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设置有卡紧结构,通过将连接头卡紧在对接槽中,通过卡紧块防止连接头发生松动,避免在与电机连接后连接处的连接头发生松动,从而保证连接线连接可靠。
(一)任务来源
本课题是2017年市科技局社会发展指令性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黑齐科验字[2019]第028号。合同编号:SFGG-201712。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临床医学、神经外科。
技术原理:
(1)残余狭窄的诊断标准:通过测量颈动脉支架术后DSA影像,采用NASCET标准记录颈动脉支架后残余狭窄的程度。
(2)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标准:根据2002颈动脉超声会议所提出的诊断标准颈动脉支架术后随访期间超声检查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含125cm/s诊断为50%再狭窄,诊断为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当PSV含230cm/s诊断为含70%再狭窄,考虑进行再次临床干预。或者当CT血管成像随访时,应用NASCET标准判断再狭窄含70%,考虑进行再次临床干预。
(3)脑高灌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术后发生颈动脉支架治疗同侧的剧烈偏头痛、瞻望、幻觉、定向力障碍、视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2)头颇CT扫描排除颈动脉系统脑梗塞的发生。3)颈动脉超声检查证明颈内动脉解剖结构和血流正常。4)经超声多普勒证实血流增加超过100%。5)由独立的神经内科医师判断患者临床症状并非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并诊断脑髙灌注综合征。6)或头颅CT扫描发现有脑出血者。
(三)性能指标
1、主要性能指标(1)峰值比(PR)(2)达峰时间(PT)(3)曲线下面积
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员单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有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目前我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人群患病率为每年180/10万,大多数由颅内外段动脉狭窄所致,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逐渐增高,有大量的患者人群,早期筛查颅内外段动脉狭窄对于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致残率及死亡率,避免了医务工作者接受大剂量辐射,减少操作风险,基于以上各方面,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颅内、颅外段血管病变,以便于早期筛查颅内外段动脉狭窄,从而对于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到指导意义。结果表明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CT血管成像能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系统,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指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情况,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作用,且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技术,无一次性耗材,且操作时间短适用于广泛人群。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