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外泌体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现今,其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外泌体目前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间通讯,对外泌体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
但在现有技术中,医疗检测用外泌体接收盒需要完全开合才能向内添加干冰,造成:1、不能单独拆装添加干冰,增加了热量损失;2、不便于拆装,降低了操作的便利性;3、不便于取放外泌体培养瓶,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一种医疗检测用外泌体接收盒,包括用于盛放外泌体培养瓶的箱体装置,所述箱体装置顶部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箱盖装置,所述箱体装置底部安装有用于盛放干冰的盒体装置,所述盒体装置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盒体装置的锁紧装置;所述箱体装置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前面对称安装有两个锁扣,所述主箱体后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板,所述主箱体一侧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上方设置有安全阀,所述主箱体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支撑管,所述支撑板中间均匀分布有四个通孔;所述箱盖装置包括箱盖体,所述箱盖体前面对称安装有两个锁钩,所述箱盖体后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箱盖体内粘贴有密封垫;所述盒体装置包括主盒体,所述主盒体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圆周粘贴有密封条。
(一)任务来源:
该项目来源于2019年社会发展指导项目,项目编号SFZD-2019136。
(二)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骨盆骨折手术一直是一个挑战,骨盆手术目的在于恢复骨盆环状结构,从而恢复骨盆的生物力学性能。3D 打印以其高精度、个性化、可定制、快速制造等特点,成为数字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各种骨科手术个体化、 精准化的有效手段。手术入路有限,充分的术前计划对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3D 打印是目前国内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骨科学诊疗逐步从经验化、大体化、轮廓化向标准化、精准化及微创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通过术前患者骨盆256CT 数据采集,并利用DICOM文件在 3D 打印实验室进行骨折模型打印,完成手术模拟、钢板预弯、切口设计等。
(三)研究的技术方案、技术原理、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比较
1、技术方案:
本课题随访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骨科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骨盆患者42名,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3D打印治疗组(术前进行骨盆3D打印),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功能及影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患者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活动度、稳定性、力量及有无疼痛选用Matta和Majeed评分,影像指标拍摄近期骨盆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4000KN连续摩擦焊机,最大焊接产品件截面积达到44000 mm 2,最大焊接顶锻力4000KN,其核心技术指标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 电解冶金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焊接的电解铝阳极在电解铝过程中其A3铸钢抓的抓头即易产生氧化、溶解、烧蚀等固有损坏,从而使焊接的电解铝阳极失效,由于电解铝阳极在电解铝产业中用量极大,必须修复后再用,重复修复重复使用。通过摩擦焊机实现焊接面积40000 mm 2 的铝导杆与A3铸钢抓的固态焊接,制造了焊接电阻较小的摩擦焊接电解铝阳极,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由此形成了比摩擦焊接电解铝阳极还大的A3铸钢抓修复产业。
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动力、交通、材料冶金和电力等重点工程领域所用的40000 mm 2超大型结构工件,需4000KN或更大焊接顶锻力的摩擦焊机才能实现冶金质量优质的固态焊接,例如:电解铝行业的导电杆焊接,煤机行业、造船行业的大型油缸杆与耳环的焊接、冶金行业传动轴的焊接、大型钢管在定尺切断后的余料再焊接利用等等。以摩擦焊接代替锻造,将会逐步取代大型阶梯轴类工件落后的锻造方法,对促进科技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