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从仿生学的角度形容,光学跟踪系统就像机器人的“眼”,不仅可以透视骨骼的深处,还能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主控电脑系统就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传达医生的想法给以上两个设备,帮助医生进行“路径规划”,通过骨科机器人能够将手术工具精准定位到手术位置,不需要反复透视来确定进钉位置,极大减少术中辐射次数,让医生与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降低到最低,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感染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骨科定位机器人基座,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端设有多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设有多个吸附组件,多个所述吸附组件连接有位于驱动轮内部的负压机构,所述驱动轮外侧固定连接有检测环,所述检测环设有与吸附组件电性连接的检测机构,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向上开口设置的减震腔,所述减震腔内设有多个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顶端设有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底端与支撑座顶壁之间设有多个连接弹簧。
HTK道岔缺口监测系统道岔转辙机缺口监测技术领域的专用设备,可以采集记录道岔缺口图像、缺口视频、转辙机振动加速度、转辙机内温湿度等数据。本系统主要由主机、网络分机、扩频分机、中继和图像采集处理器构成。通过通信线缆传送到机械室或信号工区值班室内的终端上。通过直播命令,在室内就能非常直观的看到转辙机缺口的实时工作状态。工区维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既往图像或视频,为状态修提供可靠依据。
本系统采用微型数字摄像头实时拍摄转辙机缺口图像,并对缺口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二值化、滤波、特征提取,进行缺口计算,最终得到缺口数据。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本项目利用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合成端异氰酸基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反应制备聚氨酯增韧的环氧树脂,并对多元醇、多异氰酸酯的种类、添加的增韧剂的用量等进行详细的研究。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聚砜纤维,与聚氨酯复合增韧环氧树脂。固化剂方面则采用曼尼希反应制备了在室温下有较高反应活性和较好韧性,同时具有一定耐高温性的固化剂,对原料种类、胺/酚/醛的比例等合成条件以及固化剂用量对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的影响进行详细考察。对溶剂进行筛选对比,以保证体系快干,最终确定对胶粘剂性能影响小的组合溶剂。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固含量、粘度的调节以及不同固化剂的配合,将胶粘剂系列化,以满足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使用需求,最终制得了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胶粘剂。研制出的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优异的韧性,高温粘接强度(150℃)高,适用于金属、复合材料、Nomex纸蜂窝夹层结构等部件的结构粘接。本项目成果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针对电机的系列化产品目前已经在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试用,有望获得应用。哈电公司多个型号的发电机组中,使用美国GE公司A50A588环氧树脂胶粘剂,用于转子铜排与Nomex纸或环氧玻璃布的粘接,以及转子匝间绝缘制造和对损伤绝缘的修理。由于国外胶粘剂价格昂贵,并且进口途径不畅通,研制出性能达到A50A588胶技术水平的环氧胶粘剂,对于解决国外产品对中国的制约,满足发电机组生产的急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