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以及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光动力疗法(PDT)可以对这些细胞进行特异性地消除,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提高斑块稳定性,在预防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重要价值。PDT通过将光敏剂注射入体内后,光敏剂聚集在靶组织处,并在光的作用下通过光化学反应使组织特异性损伤或坏死,进而实现疾病的治疗。具体地,用特定波长的光对光敏剂进行照射,使光敏剂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光敏剂不稳定会返回基态,在此过程中将释放能量,使组织中的氧转变成单线态氧和活性氧,并与周围分子相互作用,实现对周围组织的破坏。PD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多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微创性、低毒副作用、靶向性、对重要器官功能损伤性低。然而对于薄纤维帽脂质斑块,PDT有可能会导致纤维帽损伤,进而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因而PDT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在冠心病的介入诊疗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精准诊疗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其超高分辨率可以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结构的精准识别。将
PDT使用光敏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选择地绑定,其产生的单态氧可以无差别地破坏光敏剂附近的细胞,例如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然而,目前仍不能确定PDT是否影响斑块的长期稳定性。所以,对于例如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等的治疗可能存在争议,因为光动力疗法可能使纤维帽进一步变薄。在PDT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组织结构信息,可能有助于医生对病情判断,避免激活一些特殊病变部位的光敏剂。OCT是一种成熟的腔内影像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管腔的结构,分辨例如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等组织,可以为进一步有选择性的PDT提供精确的图像指导。
实验结果表明,PNA大鼠的焦虑状态与杏仁核的AR有关,GPER对于调节焦虑有重要的作用。杏仁核可能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因素。我们研究了PNA雌鼠的杏仁核。5-羟色胺(5-HT)系统对于焦虑的调节非常敏感。5-HT1a和5-HT2c是5-HT受体亚家族成员。5-HT1a受体具有抗焦虑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和抑郁。5-HT2c受体分布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脉络丛,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对一些行为反应有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 5-HT1a mRNA的表达在对照组和T组没有差异。而T+Flut和T+Tam组表达显著升高,变化趋势与GPER在杏仁核中的表达一致。PNA雌鼠5-HT2c mRNA的表达异常增高于对照组。探究行为的旷场实验也表明,PNA大鼠直立活动较少。焦虑症主要受杏仁核中的γ-氨基丁酸(GABA)作用的调控。GABA由轴突末端释放,与GABAA and GABAB 两种类型受体结合。Mombereau 等研究发现GBBR1基因缺失的小鼠行为表现更为焦虑,说明该基因对焦虑可能存在一定影响。GABAB 受体与G蛋白偶联,由GBBR1和GBBR2两个亚基构成。GAD67和GAD65作为GABA合成酶能够调节大脑中GABA的合成。由此,本研究我们检测了GABA信号通路中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GAD67以及GBBR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结果发现,GAD65和GAD67 mRNA的表达在对照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有关生物法进行DDT污染土壤降解处理的研究大多利用植物降解来进行,对于利用土壤中微生物降解DDT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通过传统微生物手段分离筛选驯化DDT高效降解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脂肪酸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降解菌株种属关系。采用PCR-DGGE测序技术,研究DDT污染土壤环境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迁移、转化、降解及积累作用,建立高效降解菌种库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特征污染物的生物代谢机理和代谢动力学过程,探讨特征污染物对微生物的生态抑制机制及作用机理,解析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微生态生境变化特征,考察DDT降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生物效应,掌握高效降解菌和土著微生物群落的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学特性,探索具有原位高效脱氯功能的普适性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思路,为开发DDT污染土壤的原位高效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本项目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在生物修复研究领域的空白、跟踪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其成果对揭示微生物生理代谢、遗传基因多样性与进化机制等方面具有科学理论价值,而且在探索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转化与降解机理、新陈代谢途径的创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创新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主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与问题为:1 解决DDT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繁殖;2 土壤中具有高效降解DDT的微生物不只是单一菌株,而是混合菌群,对混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