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台风引发广东沿海风雨精准预报研究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发布时间: 2023-03-17 17:31:24
团队与深圳市气象局开展了密切深 入的科研合作,经过十年的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先进院团队从气象局的实际业务需求出发,针对广东省沿海地区对台风大风暴雨精准预测的迫切需求,在深入分析台风登陆前后的强度、结构和风雨演变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数值模式模拟、动力-统计融合、参数化及非参数化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台风强度、风雨动力-统计精细化预测模型。成果开发成台风风雨预估模块,纳入深圳市气象局热带气旋综合业务平台和深圳气象信息决策服务网,在面向决策部门的气象信息快报、行业内的天气会商中被频繁使用,为广东沿海地区防台减灾提供了重要支撑,从2012年投入使用至今,共服务于52个台风对本地区的风雨影响预报,效果良好。实现自2012年以来,深圳地区人员台风灾害0死亡。此外研究成果为深圳地区重点单位:盐田港、妈湾港、蛇口码头及深圳机场等正常运营提供台风风雨精准预报信息,为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台风强度和台风风雨预报研究,共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授权相关发明专利6项,其他知识产权3项。
该项目授权的专利以解决如何及时准确地做出热带气旋引发沿海地区瞬时极大风的风速预报问题为突破口,提出一种热带气旋引发沿海地区瞬时极大风风速预报方法。该专利通过统计学方法,结合历史热带气旋观测、自动站阵风观测数据,以及数值模式对未来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的预报结论,对热带气旋引发的沿海地区发生瞬时极大风的风速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报,为气象局发布热带气旋大风预报预警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客观化、定量化上比传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创新,克服了以往技术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热带气旋引发沿海地区局地瞬时极大风的风速预报的难题,弥补了国内局地台风大风定量预报技术的空白。
研究成果已经开发成台风降雨、大风预估模块,纳入深圳市气象局热带气旋综合业务平台和深圳气象信息决策服务网。在台风季,被频繁使用于面向决策部门的气象信息快报、行业内的天气会商中,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其他沿海地区台风风雨预报的准确性。该研究成果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多家机构的应用,涵盖政府业务部门、大湾区重点保障单位、以及商业服务公司。包括深圳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台和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深汕(尾)特别合作区气象服务中心、深圳市气象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好天气科技有限公司等。
◆项目负责人暨第一完成人 李晴岚 博士 2011 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带领环境气象团队,坚持从实际预报业务问题出发,每周参加深圳市气象局的周报会和天气会商,力争第一时间了解预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通过科研合作解决实际的台风天气的风雨精细化预报问题。 ◆李辉 工程师为深圳市气象局科技业务处副处长,与第一完成人自 201 2年开始合作, 合作论文两篇, 为其中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李处长 负责 该项目的 气象局方面的工作管理,天气形势诊断分析,台风风雨预报检验 。 与第一完成人 合作申报并完成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布局项目:“ 高影响天气精细化共识预报研究 。 ◆李广鑫 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在读博士,与第一完成人自 2013 年开始合作,共合著论文 4 篇,合作授权发明专利 5 项。负责本项目的数据分析。
本项目关于“近海及登陆台风引发局地风、雨的预报”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发成台风降雨、大风预估模块,纳入深圳市气象局热带气旋综合业务平台和深圳气象信息决策服务网,被频繁应用于面向决策部门的气象信息快报、行业内的天气会商中,提高了深圳及周边地区、广东其他沿海地区台风风雨精准预报的准确性。以2018 年9 月16 日17 时登陆广东台山的“山竹”台风为例,深圳地区相对于“山竹”的最近距离100-150 公里,位于最易受台风大风影响的右前象限,潜在灾害风险巨大。依据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深圳市气象局在台风登陆前2 天发布了台风白色预警;于9 月15 日7 时,16 时,18 时,20 时分别向深圳全市发布台风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本项目的科研成果为深圳及周边地区制定防台减灾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最终保障深圳市在遭遇近40 年最强台风“山竹”袭击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市“0”死亡。自2012 年以来,共预报台风52个,其中TY 级别以上台风23 个,预报效果良好,实现了深圳2012 年以来台风灾害“0”死亡,并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由于本项目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其他沿海地区台风风雨精准预报的 准确性,很多重点单位包括深圳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台和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深汕(尾)特别合作区气象服务中心等出具相关证明,充分肯定了团队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其他沿海地区防台减灾工作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