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可用于核磁靶向造影的微纳机器人

一种可用于核磁靶向造影的微纳机器人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2-28 14:35:42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马国范 | 2023-11-10 23:59:09
当前,癌症已经成为最难治愈的一大疾病,具有致死率高、发病快、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生活。然而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提高预后的准确性,所以癌症早期的诊断是治疗癌症的关键。目前,针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手段有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PETCT检查等,其中MRI是利用外部磁场进行工作的,不具有辐射作用,安全性高,对人体损害小,分辨率高,故已经成为当前受欢迎的一种诊断方法。
虽然MRI分辨率高,但是对于一些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弛豫时间较为接近,会导致MRI成像不清晰、有伪影,会影响早期诊断准确性。所以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来增加病变区域和正常组织区域的信号差别。目前使用造影剂大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为了使成像清晰,往往需要大剂量的造影剂,然而出于安全考虑,造影剂的剂量是受限的。如果能靶向运送造影剂到达病变区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使用剂量,也能大大增强病变区域的信号,使得成像更清晰。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核磁靶向造影的微纳机器人,除了可以携带造影剂快速到达指定位置之外,该靶向造影机器人系统还具有多模态驱动模式:超声驱动模式,光催化驱动模式,光热作用,旋转磁场驱动模式,振荡磁场驱动模式。
1 任务来源: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课题 2012-362 2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不是很清楚,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感染因素及过敏因素。其中感染因素中以病毒感染为主,过敏因素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很难查出及回避。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其中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一期的哮喘,都表现为多种炎症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浸润和聚集。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分泌出几十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介质、细胞因子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渗出增多。炎症介质有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T细胞是最关键性的调节细胞,T细胞的过度激活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衡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免疫病理机制。根据T细胞表面的标志物不同,将成熟T细胞分为CD4+和CD8+T细胞,CD4+和CD8+T细胞具有相同特征也表现为明显的区别 3 性能指标:预期研究成果:(1)、CD4+T淋巴细胞主要在过敏因素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期中起重要作用,而CD8+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细胞凋亡机制的异常是肿瘤重要的特征性改变之一,诱导细胞凋亡是放、化疗等多种治疗策略杀伤肿瘤细胞的理想方式;因此,明确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是肿瘤生物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p53是一种最为广泛的抑癌基因编码蛋白,也是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 ASPP(Apoptotic-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蛋白家族包括iASPP(Inhibitor of apoptosis-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 ASPP1和ASPP2。该家庭成员主要通过结合并选择性调控p53依赖性的细胞凋亡通路来发挥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这些发现提示ASPPs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性的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明确ASPP蛋白家族发挥其活性的具体调控机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 ASPPs的活性是如何被调控的却有待明确。本项目在转录后水平对iASPP的活性调控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caspase蛋白酶剪切对iASPP的调控作用,同时还提出了该剪切事件对细胞凋亡的反馈调控作用和机制,研究成果为全面认识iASPP的功能提供新的线索,提高了对其多种活性调控机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iASPP作为新肿瘤靶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肿瘤的治疗效率。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cell等SCI期刊,其中发表于Cancer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