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可以实现利用有效的系统性治疗手段控制病灶,例如,转化治疗(Conversion therapy),通过诱导肿瘤收缩和控制转移灶,可能将技术性不可切除的患者转变为可切除,对改善癌治疗及患者结局有重要意义。
通过既往研究可知,现有的转化治疗方式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联合治疗等多种。相关技术中,辅助诊断系统在选择转化治疗方式时,通常是根据待治疗患者的病症,查询与该待治疗患者病症相同的历史患者所采用的转化治疗方式,并将查询到的转化治疗方式作为适合待治疗患者的治疗方式推送至医护人员,以便对待治疗患者进行治疗。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化特征的高度复杂性及相关数据的多样性,均会影响转化治疗方式,因此,采用相关技术提供的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转化治疗方式,也即可能出现同种转化治疗方式对于病症相同的不同患者不适配的情况,从而导致选取的转化治疗方案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可能无法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转化治疗方式,从而导致选取的转化治疗方案安全性较低等问题。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患者的第一目标信息,第一目标信息包括待预测患者的基线数据、分子病理数据、影像学特征信息和临床信息;将第一目标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得到的疗效预测模型,得到待预测患者在不同转化治疗方案下的疗效预测结果;其中,疗效预测结果包括:肿瘤的可手术切除概率、R0切除率和客观反映率;根据待预测患者在不同转化治疗方案下的疗效预测结果,从不同转化治疗方案中选取转化治疗方案,作为与待预测患者匹配的目标转化方案。
我们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前来门诊就诊并经过筛选的100例斑秃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将100例斑秃患者分成两个对照组(每组5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根据患者发量、性别、耐受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自体毛发移植FUE技术和FUT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判断疗效,从而确定毛发移植技术治疗斑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比较两种技术在治疗斑秃疗效上的差异,探索这两种自体毛发移植技术与传统内服外用中西药物治疗相比具有的优越性。自体毛发移植技术21世纪在我国广泛开展,常用来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种植眉毛和睫毛,该研究创新性的将这项技术治疗斑秃。经过治疗后观察发现两种技术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差异不大,都能达到预期指标。两种技术在美观性上各有优势与不足。FUE技术需要患者在术前将头发剔除较多面积较大,会在短时间对患者外形影响较大,长发的女性、男性不易接受。FUT手术术后会在枕部遗留永久性瘢痕,短发的男性短期不易接受。两种技术治疗斑秃的效果都非常理想,都可以小创伤的治疗患者,改变患者容貌、增强患者自信心,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6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
用带钵穴塑料秧盘育成根部带营养钵秧苗,以此栽培水稻的方法简称钵育摆栽。水稻钵育摆栽技术起源于日本北海道地区,在日本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垦区20世纪90年代曾经引进该项技术,但由于当时的机械价格昂贵,专用体盘价格也比较高,所以没有推广。随着垦区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与种植效益的的提高,很多种植户渴望借助更好的栽培技术获得更高的产量及更好的品质,由于钵苗摆栽具有播量少,秧苗素质好,植伤轻,易成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抗倒伏,抗低温,提高工效,成熟度好,增产显著等特点,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引进日本的成套设备价额昂贵,产出相当,推广范围受到严重影响。2012年该项目完成转化中试,属国际首创,是水稻钵育摆栽先进技术的新机型。该机采用网带式机钵盘输送技术、模拟人工取秧技术、圆盘放置式秧苗输送技术和骑压钵肩栽植技术,使用该机后,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适用于全国水稻主产区。
该产品具有操作容易,使用方便,状态稳定,作业性能可靠,工作效率高,适应地域广,能够精准实施摆栽,取秧准确,摆栽有序,秧苗的株距、行距整齐,深浅可调,不漏苗,不漂秧,不伤苗,无缓苗期等优点,可抢夺积温10天以上,能促进水稻早熟,增产效果显著,经过秋后示范田的统计,平均增产12%。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