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本研究项目以新材料、有机硅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开展项目研究,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设计三种不同的基材开发三种不同类型的钌配合物或纳米钌催化剂,并对这些钌配合物或纳米钌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催化活性评价,包括(a)新型钌-膦配合物的制备;(b)以豆渣为生物质碳原料制备多孔氮掺杂碳材料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c)以纤维素或者蟹壳素作为基材制备纳米钌微球催化剂。
2、运用上述所开发的钌配合物或纳米钌催化剂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合成系列新型功能有机硅化合物,发展新的有机硅合成方法、合成技术和新的反应理论,包括(a)以有机硅环保助剂、封装材料等工业产品目标,发展通过单一或多重硅氢加成技术高选择性合成功能有机硅化合物的新方法;(b)以医药中间体为目标,开发通过碳-氢键活化或碳卤键断裂方式参与碳-硅键偶联反应,构建碳-硅键合成的新方法,合成新型骨架的功能有机硅化合物。此外,还需探索这两类钌配合物或纳米钌催化剂催化合成功能有机硅的反应机理和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对开发的两类功能有机硅化合物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免疫佐剂的测试,包括
该成果设计三种不同的基材开发三种不同类型的钌配合物或纳米钌催化剂,并对这些钌配合物或纳米钌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催化活性评价,包括(a)新型钌-膦配合物的制备;(b)以豆渣为生物质碳原料制备多孔氮掺杂碳材料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c)以纤维素或者蟹壳素作为基材制备纳米钌微球催化剂。开发通过碳-氢键活化或碳卤键断裂方式参与碳-硅键偶联反应,构建碳-硅键合成的新方法,合成新型骨架的功能有机硅化合物。该科技成果的综合性能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应用前景广阔。
李滨,五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博士、访问学者,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成员、广东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江门市科技局专家库成员。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13年通过全球遴选作为法国科研中心(CNRS)代表之一(全法共12名,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参加第63届德国林道诺贝尔奖研讨会。多年来一直从事过渡金属催化合成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中间体、功能有机硅等化合物的研究。近五年主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并且担任国际著名期刊ACSCatal.等杂志审稿人,H-index为16。目前共发表论文5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30篇,在著名期刊***.Rev.上撰写邀请综述论文2篇(其中1篇入选高频引用文章(1%),2篇被选为封面文章,1篇被亮点报道),并在Wiley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参与编写英文学术专著3部,论文已被他引1000余次。先后获江门市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江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该硅氢加成技术及新型有机硅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的技术,并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合成系列新型功能有机硅化合物,发展新的有机硅合成方法、合成技术和新的反应理论。引领了我国在硅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