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96新品种权

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96新品种权

成果类型:: 新品种

发布时间: 2022-11-30 10:02:46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于兴洲 | 2023-11-11 23:13:57
该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团队,以克06-416/白粒麦母本,以龙辐06-277父本,系谱法方法选育而成。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麦2022L0007)。 特征特性:强筋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90天左右。该品种幼苗半直立,株型收敛,株高97.7厘米。穗纺锤型,小穗数一般为17~20个。有芒,千粒重36.4克左右。两年品质分析结果:蛋白含量17.19%~18.23%,湿面筋37.0% ~40.6%,稳定时间7.2~11.2分钟,容重802.5克/升,抗延阻力399~553Eu,延伸性190~208厘米。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对秆锈病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等均表现为高抗至免疫,中感赤霉病,中感根腐病。 产量表现: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769.4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麦35增产4.5%;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038.3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麦35增产6.1%。 适应地区:黑龙江省春小麦区以及内蒙东四盟地区。
1、该品种高产广适应性 2009年以(克06-416/白粒麦)F1为母本,龙辐06-27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当年温室加代,F1代混收,第二年田间机器精量点播F2代。以后分离后代按系谱法选择,高世代跟踪分析沉降值,病害鉴定。2015年于F7代决选强筋高产抗病品种。2016-2017年省农科院资源所内产量鉴定,平均亩产405.7公斤,较对照增产11.9%。2016年黑龙江省内的东部和北部7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579.5公斤,较对照平均增产4.4%。2019年正式命名为龙辐麦196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品种推广试验,2019~2020年省区域试验10试验点平均公顷产量3769.4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麦35增产4.5%;2021年省生产试验10试验点平均公顷产量4038.3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麦35增产6.1%。 2、品质优良,属于强筋小麦:品质特性优异,其在保持优质的面团流变学特性之外,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尤为突出,较一般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增加3-5个百分点。
本机床将新兴的增材技术与传统车铣复合减材加工方式集成在一台数控机床上,实现了航空航天、军工等大型复杂筒体零件从无到有的增减材加工。机床采用双柱龙门的整体布局, 主要由龙门架、横梁、双驱工作台、变速箱、车、铣、增材复合刀架、机动走台、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 研制的最大加工直径达5米的数控双柱立式增减材复合加工机床,可增材制造复杂形状毛坯,同时实现高精度车铣复合减材加工。研制了一种主轴中心配水、配电、全闭环控制旋转重型工作台结构,实现了增材制造时的冷却与旋转部件的不间断配电。通过研究各模块通讯,开发DSG文件,完成PLC和增材装置的组态,实现增材制造。
1962年组建研究团队,并开始小麦诱变育种研究,是全国最早开展同类研究的单位之一,2003年依附研究团队成立哈尔滨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培育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是本研究室的主要科技优势,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7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2名。博士2名、硕士3名,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较强。作为黑龙江省春小麦新品种培育和小麦原粮增产农业增收技术推广的主要承单位,“七五”至“十二五”期间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攻关、“863”计划、重点科技支撑、自然基金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各级奖励18项,其中有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审定推广龙辐系列小麦新品种21个,累计种植面积2000万多亩。其中龙辐麦19等4个新品种通过全国审定,为黑龙江省春小麦商品粮、特别是强筋小麦的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诱变技术、诱变方法、诱变效果研究及其小麦新品种选育;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结合育种效果研究;辐射诱变与基因工程结合育种效果研究;航天诱变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I区伸肌腱断裂临床常见,该处肌腱菲薄、周围营养血管少,在瞬间外力作用于指端,使远指间关节发生突然屈曲时可导致该处肌腱损伤。对于I区伸肌腱损手术时操作困难,肌腱无法牢固缝合,仅能确保直视下将断端对和,但无法像其他部位肌腱修复后由缝线提供一定张力以利于功能练习。在国内外大量研究及文献的支持下,目前保守治疗I区伸肌腱损伤已广泛开展。保守治疗可采用石膏、或支具治疗。石膏笨重,应用较少,支具有Micks夹板及 Stack夹板,两种夹板仅将远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或伸直位。不仅在解剖学上无法使肌腱断端处于理论上最松弛、最靠近易于对合位置,制作上制作费时费力,并且有外固定不合适指体形态产生压疮、指体肿胀消退外固定松弛、绷带无法有效固定、胶带固定过敏、外固定滑动等诸多不足而导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在我们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石膏或者传统的塑形支具掌侧受压的情况并不少见,动脉受压血供减少,肌腱愈合速度减慢,神经受压患者产生麻木感,放松固定掌握不好又会使固定失效。因此个性化制作支具优势彰显而出,掌侧硅胶垫既保障固定强度,有不会产生掌侧受压等情况。通过3D打印技术手段设计牢固可靠的非手术治疗1区伸肌键断裂的外固定托模版,应用3D打印技术,采用质量轻便强度良好价格低廉的材料,个性化依据病人伤指的外形打印外固定托,并依据指体伤情转归快速调整更换外固定托。我院于2015年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保守治疗I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