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防灾与抗震防灾规划技术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
发布时间: 2022-11-29 10:36:35
城市综合防灾安全韧性体系由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组成。方案以维持力、恢复力、发展力为导向,强化城市综合防灾安全过程韧性;以风险信息集成化、监测预警一体化、防灾减灾智慧化为要点,锻造城市综合防灾安全系统韧性。该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通过对城市承灾体的风险分析,从“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 出发,采用大型GIS软件和计算分析软件,落实城市用地防灾适宜性分区,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城区建筑、次 生灾害源等承灾体的抗震防灾对策,构建应急避难空间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形成城市“多道防线,多种措施,点一 线一面相结合”的防灾综合防御体系。
围绕非常态下的应急救援,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安全恢复力。提升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优化水、陆、空消防综合救援布局。科学合理确定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储备多元布局。提升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强化城市失电、失水、失网等大灾极端条件下初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城市快速恢复能力。构建“航运-航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一体化应急救援通道网络。构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分布式应急能源系统,提高应急状态下能源快速供应能力,保障重点区域的能源供应安全。
城市是各种资源和要素最集中的地方,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承载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城市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如今,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爆炸性地增加,对城市规划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的经验估算已经失灵,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城市韧性分为结构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三个层面,城市规划应重点关注技术层面的结构韧性。韧性城市概念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也代表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成果已经应用于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示示范区3处(分别位于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苏北地区' 山东 半岛地区)。
我校理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小波分析与信号处理、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固体微结构与性能和纳 米光学等领域,下设北京工业大学微纳信息光子技术研究所、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 应用物理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代表性成果有新型超高密度体全息存储、基于金属纳米结构的新型光子器 件和光电子系统声电光器件、超快光纤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PLD镀膜技术等。
因城市人口剧增、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减灾管理既是一门系统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科学,其中构造适合城市发展和灾情特征的减灾模式是减灾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应用于60多个城市的综合防灾规划和抗震防灾规划编制。该成果前期已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后期投入约需500万元,用于城市防灾减灾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开发。 预期可为城市减轻灾害损失5%-10%。
1、技术承接方应当具备较为充足的资本,以使得成果转化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技术承接方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并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转化的系列工作;
3、技术承接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技术转让费用;
4、技术承接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范围和期限实施专利;
5、技术承接方不得许可约定以外的第三人实施该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