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封堵器

封堵器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1-28 15:58:37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Rain and Tears | 2022-11-28 15:58:37

本成果是一种封堵器,包括定型部和具有收口上端和熔接尾端的网状骨架;所述网状骨架包括顺次成型的上盘面、腰部和下盘面,所述收口上端设于所述上盘面上,所述熔接尾端设于所述下盘面上;所述定型部包括中心定型件,所述中心定型件的远端与所述收口上端连接,远端与所述熔接尾端相连,且所述中心定型件为自然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熔接尾端与所述收口上端的间距的弹性件。本发明提供的封堵器能更好的顺应封堵器在释放和植入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当其植入体内后无需借助外力便可恢复结构形态,同时能提高封堵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等几种类型,随着介入医疗器械和介入手术技术的发展,通过植入心脏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的微创介入手术成为目前的主流治疗手段。相关技术中,封堵器通常由镍钛合金材料制成,基于镍钛合金的超弹性特性实现缺损位置的封堵治疗。但金属材质的封堵器进行治疗时会伴随一定比率的并发症发生。且镍钛合金材料不可降解,植入人体后会永久存在于心脏。针对以上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可降解的封堵器,但是由于可降解材料的弹性相对于镍钛合金来说较弱,当植入人体后无法定型,封堵效果差,往往还需要人为在体外施加外力辅助成形;而且这种可降解封堵器结构复杂,术者操作难度高,这往往也加大了手术失败的风险。该封堵器能更好的顺应封堵器在释放和植入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当其植入体内后无需借助外力便可恢复结构形态,同时能提高封堵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中,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间出现"漏洞")、房间隔缺损(左右心房间有"漏洞")、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一通道)是临床最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内畸形。封堵器作为介入治疗的植入物,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原理是将左右心室间的"漏洞"、左右心房间的"漏洞"、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堵住。 先心病封堵器分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本成果带头人王云兵教授,博士,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生物材料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主任、教育部组织再生性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主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中国心脑血管联盟副理事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Fellow。

本成果对于提高病患愈合水平、改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成果面对中国市场每年3千万枚以上的需求,可形成年产5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在获得注册进入市场销售后,将带来十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建议该项目成果优先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转化,以技术入股(优先考虑)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合作。成果转化方向包括心血管材料等其他生物材料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