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设备故障维修用吊装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架、起重装置、微阻力旋转组件和非对称式夹紧装置,所述升降架设于底座上,所述起重装置设于升降架上,所述微阻力旋转组件活动设于升降架上,所述非对称式夹紧装置设于微阻力旋转组件上;所述微阻力旋转组件包括外圈体、电磁圈一、电磁圈二、旋转轴一、磁芯轴、滑块和限位板组件。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维修辅助装置,具体是指一种能够对各种形状的机械设备进行充分夹持、在维修时可以对机械设备调整角度、并且在机械设备失速掉落时能够迅速使机械设备停止下落的机械设备故障维修用吊装装置。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故障维修用吊装装置,利用非对称式夹紧装置使任意形状的机械设备都可以被完全夹持,同时借助微阻力旋转组件实现对机械设备维修时可以任意调整角度、且在任意角度机械设备均可再次固定;借助限位板组件和活动齿一的设计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双保险固定,防止因为意外机械设备对工人造成伤害。
本项目根据新型电子封装材料的使用要求,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稀土改性AlNp/Cu复合材料。并围绕其服役条件下界面、组织与性能耦合响应机制问题,开展以宏观力学和物理性能为导向的铜基复合材料构型及界面设计,建立基于使役性能要求的铜基复合材料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使铜基复合材料研究由"试错法"向科学化跨越;采用对AlN颗粒进行表面稀土改性的方法来实现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界面微区状态可控,达到抑制AlN颗粒水解,提高Cu与AlN之间的润湿性,改善界面结合及降低界面热阻的目的,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并通过对铜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AlN-Cu界面稀土层的表征及对力学和热物理性能的研究,阐明材料构型与含稀土界面层对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理,为此类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项目设计研制的复合材料满足如下性能指标:
(1)密度<8g/cm3;
(2)热膨胀系数<13×10-6/℃;
(3)热导率>220W/mo℃;
(4)硬度HV>110;
(5)弯曲强度>300MPa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 117 人,教授 33 人,副教授或副高级职称 42 人,讲师或中级职称 29人,助教 3 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 73 人;博士生导师 30 人,硕士生导师 42 人;出国留学人员 30 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 2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 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获得者 2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 2 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6 人、“龙江学者” 特聘教授 3 人、省级教学名师 2 人、黑龙江省归国人员报国奖获得者 3 人、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 7 人、全国林业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1 人等。
一、简要技术说明
机车防火监控子系统是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的子系统之一,符合《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机车防火监控子系统暂行技术条件》(TJ/JW 001C-2018)要求。
系统由防火采集板卡、烟感探测器、高温探测器、烟温复合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及连接线缆组成。通过感应烟温、温度、光强度等物理量,检测是否发生火情。实现对机车的火灾探测、火灾报警、探测器网络自检、复位、防火与视频联动等功能。
系统采用DC-DC电源隔离、二总线光电耦合保护技术及独立供电的方式,防止因电流过大造成板卡损坏,并采用探测器轮询自检技术,通过双通道对探测器离线、开路、短路状态进行判断和预警。
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板卡额定电压DC24V;
(2)板卡额定功率<50W;
(3)通讯接口:CAN总线;
(4)存储容量:≥4GB;
(5)误报率:<8%;
(6)漏报率:<1%。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