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

一种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1-28 09:58:01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邱亢铖 | 2022-11-28 09:58:01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包括浮游生物区、养殖区、过滤区、集污区和稻田区,所述过滤区、浮游生物区、养殖区和集污区依次连通,且上述4个区域均沿着稻田区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稻田区旁,稻田区四周设有田埂,且稻田区外靠近养殖区一侧的田埂与养殖区之间还设有水道。稻田区被筛绢网或塑料板分割成多块交错分布田垄,当稻田区需要水时,使水体从集污区通过第一三通阀流入稻田区内,水体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三通阀向出水口方向沿蛇形依次流过每块田垄,向稻田提供水源,确保每块田垄内种植的水稻可充分与水体接触,也可以延长养殖尾水的净化路径,水体流过稻田区,经过第二三通阀和第二水泵流入过滤区,水体在经过过滤区的二次净化后,进入浮游生物区,再次循环利用。当流入稻田区内的水体过多时,调节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使部分水体从水道循环进入过滤区,循环使用。当水稻成熟进行收割时,调节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使水体完全从水道进入过滤区,保证田垄内无水流过,方便收割。当鱼类可以捕捞时,打开溢流口,使水体从水道的溢流口排到外部的水沟即可。

稻田养鱼模式是一个稻谷和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但现有的稻田养鱼模式多将鱼直接养殖在稻田中,这样的模式投放鱼苗的时间点会受到较大限制,当稻子收割完后,鱼的生存与生长时间也会受到较大限制,鱼的养殖密度也有限,而且鱼类粪便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得到充分的发挥及利用,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被浪费,对资源的利用低下,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故而我们提出了一种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将稻田种植和跑道式养鱼结合起来,达到“一水两用”,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增加水产养殖收益。

本实用新型将跑道式养鱼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和水体资源,利用稻田种植的水稻、过滤区和种植的水生植物进行养殖尾水的净化,实现了养殖废水的零排放,节约了水资源,达到“一水两用”,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增加水产养殖收益,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设备运行费用低,制造成本低,省时省力,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团队以“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育种中心综合试验站”课题成员为基础形成;随后的 “十四五“开始阶段,通过承担”广西特色淡水鱼桂东南试验站“课题,成立广西科技特派员”其它水产产业服务团“,团队成员不断扩大。团队成员主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以及部分市、县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团长为何金钊副研究员,副团长为陈子桂高级工程师、主要成员有冯鹏霏高级工程师、李华高级农艺师、马华威副研究员、覃定彪工程师等。

团队主要成员:

何金钊,团队团长,副研究员,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稻渔养殖的生态系统、设施渔业、以及特色淡水渔业等,近年来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级科技项目2项,在丘陵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方面集成创新了高寒山区稻田罗非鱼养殖模式,是国内近年来重大的创新举措。集成与应用丘陵稻渔“三江模式”实施罗非鱼与水稻共作养殖,形成“浮萍固氮、萍充饵料、鱼粪肥稻”共生互利新生态养殖模式。

陈子桂,副团长,高级工程师,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种业指导科副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稻渔养殖的生态系统、设施渔业等,在稻渔复合种养系统中物种间的互利互惠和养分互补利用的生态学机理中有深入研究。

冯鹏霏,团队成员,高级工程师,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稻渔生态养殖,特色淡水鱼养殖。在全雄黄颡鱼引种育种,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李华,团队成员,高级农艺师,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研究领域为稻渔生态养殖,在高山丘陵稻渔生态养殖技术集成方面有深入研究,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工作。

马华威,团队成员,副研究员,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设施稻渔,设施渔业方面的技术推广

覃定彪,团队成员,工程师,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工作。

团队在稻田综合种养、设施渔业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专利,主要有“一种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一种适合高山地区的稻田鱼坑”、“一种稻田工程化集约养鱼生态系统”、“一种生态高效循环流水养鱼系统”、“一种山区水柜式养鱼生态系统”等。

团队通过示范推广多种养殖模式,提供集成的养殖技术模式、以科技促进“乡村振兴”。

本成果是在稻田综合种养实践过程经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设计,技术上成熟,具有推广前景。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水产品,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稻谷增收。

坚持集中连片发展为主,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以利用低洼地、充分利用田头沟、排水河,不挖或少挖农田 ;同时,要把稻田养殖田间工程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做到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稻鱼生长空间布局合理,鱼沟占大田总面积不超 6% ;排灌系统设计科学,高灌低排,灌排分开,统一供水,统一用药治虫 ;防逃设施安全合理 ,整个田间工程建设规范化。

本养殖模式具有尾水处理的高效率,改善了土壤性状,提升了土壤肥力。通过物理、生物办法防止病虫害,减少了农药化肥投放,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建立了有机农业样板。

为更好地将成果应用于社会和行业用户,寻求在稻渔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有完整商务能力的受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