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株,是人类胃肠道(GIT)菌群的常见成员,也是母乳喂养婴儿主要肠道菌群的一部分。双歧杆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它可以维持肠道生态系统,提高免疫力,预防腹泻,降低血液胆固醇等。一些双歧杆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作为益生菌在制药和乳制品中使用。随着全基因组测序和强大的生物信息学工具的出现,系统发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与此同时,益生菌基因组学旨在为益生菌的多样性和进化提供见解,同时也试图揭示它们促进健康的分子基础。双歧杆菌被认为是哺乳动物肠道的共生微生物,因此它们的基因组中含有大量被预测为编码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的基因。从基因组的角度来看,参与粗胞外多糖(cEPS)生物合成的基因通常聚集在双歧杆菌属成员内的特定遗传位点(通常称为EPS基因簇)。不同双歧杆菌物种的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所有分析的类群都至少有一个EPS位点,除了一些两歧双歧杆菌菌株。
两歧双歧杆菌E3的完整菌体(IC)、无细胞上清液(CFS)和无细胞提取物(CFE)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中CFS的抗氧化活性最好。所有的EPSs都是HePSs(主要含有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等)。FT‑IR显示了EPS典型的特征吸收峰。源自两歧双歧杆菌E3的EP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可在功能食品中应用,为未来在抗氧化剂结合基因组学方法中研究EPS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提供范例。
实验结果表明,PNA大鼠的焦虑状态与杏仁核的AR有关,GPER对于调节焦虑有重要的作用。杏仁核可能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因素。我们研究了PNA雌鼠的杏仁核。5-羟色胺(5-HT)系统对于焦虑的调节非常敏感。5-HT1a和5-HT2c是5-HT受体亚家族成员。5-HT1a受体具有抗焦虑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和抑郁。5-HT2c受体分布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脉络丛,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对一些行为反应有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 5-HT1a mRNA的表达在对照组和T组没有差异。而T+Flut和T+Tam组表达显著升高,变化趋势与GPER在杏仁核中的表达一致。PNA雌鼠5-HT2c mRNA的表达异常增高于对照组。探究行为的旷场实验也表明,PNA大鼠直立活动较少。焦虑症主要受杏仁核中的γ-氨基丁酸(GABA)作用的调控。GABA由轴突末端释放,与GABAA and GABAB 两种类型受体结合。Mombereau 等研究发现GBBR1基因缺失的小鼠行为表现更为焦虑,说明该基因对焦虑可能存在一定影响。GABAB 受体与G蛋白偶联,由GBBR1和GBBR2两个亚基构成。GAD67和GAD65作为GABA合成酶能够调节大脑中GABA的合成。由此,本研究我们检测了GABA信号通路中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GAD67以及GBBR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结果发现,GAD65和GAD67 mRNA的表达在对照
农学院是东北农业大学长子学院,由1948年东北农学院建院时成立的三系之一农艺系发展而来,王金陵教授任首任系主任。1996年,由农学系、园艺系、植保系三系合并组建农学院。2000年,园艺系调整出去成立园艺学院,土壤农化、环境保护、微生物及农业生态等4个专业和方向调整出去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实验站调整出去成为学校的植物类实验实习基地,农学系余下专业和植保系组成新的农学院。
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其研究已是重大科学问题。以往关于该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由基生成、钙超载等方面。近年来关于血管活性物质对脑血流调节作用的研究渐成热点。AA 在生物体内以磷脂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膜上,当细胞膜受到刺激时,AA 从细胞膜的磷脂池中释放出来,并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脑细胞缺血缺氧时可引起 ATP 生成减少,从而激活磷脂酶,使细胞膜的磷脂 AA 分解,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 15-羟廿碳四烯酸(15-HETE)是 AA 经 15-脂质氧化酶(15-LO)代谢产生的主要产物之一。本课题组首先研究证实 15-HETE 是引起缺氧性脑动脉收缩的新介质。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缺氧时15-LO 表达增高,其主要产物 15-HETE 可经抑制 Kv 通道 Kv 电流及升高细胞内钙引起脑动脉平滑肌收缩,但其中间环节尚需深入研究。本课题通过应用体外化学阻断剂及基因敲除技术证明15-HETE调节PI3K、ERK及JNK信号转导通路关键酶的表达。通过膜片钳技术证明 15-HETE 通过 MAPK 途径调节缺氧脑动脉平滑肌细 胞 Kv 电流。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证实15-HETE 通过 MAPK 通路调节缺氧脑动脉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