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高效陆基养殖生态系统

一种高效陆基养殖生态系统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1-25 16:52:47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邱亢铖 | 2022-11-25 16:52:4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陆基养殖生态系统,包括养殖桶,所述养殖桶的上方设置有遮阳防护组件,所述遮阳防护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微滤机,所述微滤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池,所述微滤机、第一输送泵和收集池之间皆通过导流管连接。该一种高效陆基养殖生态系统,在进行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输送泵将养殖桶内部的污水定期进行实时抽出,并通过过滤网对水中的颗粒物进行实时截留,通过导流管输送到微滤机内部进行实时过滤净化,然后输送到收集池内部进一步处理,最后输送到池塘里进行循环利用,使养殖桶内部的水更加干净,更换清理更加方便,使鱼苗养殖的存活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陆基养殖生态系统,包括养殖桶,所述养殖桶的上方设置有遮阳防护组件,所述遮阳防护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微滤机,所述微滤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池,所述微滤机、第一输送泵和收集池之间皆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养殖桶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增氧组件,所述养殖桶和微滤机之间设置有集污系统。

与传统的挖塘养鱼相比,陆基养殖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具有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养殖数量大,产量与产值高的特点。该生态系统占地面积小,放置灵活,特别适用于不规则的地形(尤其是山地),既能提高养殖空间,对地形的整体性要求低,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团队以“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育种中心综合试验站”课题成员为基础形成;随后的 “十四五“开始阶段,通过承担”广西特色淡水鱼桂东南试验站“课题,成立广西科技特派员”其它水产产业服务团“,团队成员不断扩大。团队成员主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以及部分市、县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团长为何金钊副研究员,副团长为陈子桂高级工程师、主要成员有冯鹏霏高级工程师、李华高级农艺师、马华威副研究员、覃定彪工程师等。

团队主要成员:

何金钊,团队团长,副研究员,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稻渔养殖的生态系统、设施渔业、以及特色淡水渔业等,近年来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级科技项目2项,在丘陵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方面集成创新了高寒山区稻田罗非鱼养殖模式,是国内近年来重大的创新举措。集成与应用丘陵稻渔“三江模式”实施罗非鱼与水稻共作养殖,形成“浮萍固氮、萍充饵料、鱼粪肥稻”共生互利新生态养殖模式。

陈子桂,副团长,高级工程师,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种业指导科副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稻渔养殖的生态系统、设施渔业等,在稻渔复合种养系统中物种间的互利互惠和养分互补利用的生态学机理中有深入研究。

冯鹏霏,团队成员,高级工程师,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稻渔生态养殖,特色淡水鱼养殖。在全雄黄颡鱼引种育种,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李华,团队成员,高级农艺师,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研究领域为稻渔生态养殖,在高山丘陵稻渔生态养殖技术集成方面有深入研究,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工作。

马华威,团队成员,副研究员,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设施稻渔,设施渔业方面的技术推广

覃定彪,团队成员,工程师,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工作。

团队在稻田综合种养、设施渔业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专利,主要有“一种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一种适合高山地区的稻田鱼坑”、“一种稻田工程化集约养鱼生态系统”、“一种生态高效循环流水养鱼系统”、“一种山区水柜式养鱼生态系统”等。

团队通过示范推广多种养殖模式,提供集成的养殖技术模式、以科技促进“乡村振兴”。

该养殖模式具有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设施设备安装灵活、收获操作简单等优势。使用陆基圆池养鱼,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做到零排放、高密度和病害少。在圆桶内之所以能够采取高密度养殖,就在于有活水在不停地向桶内注入并循环流动,鱼排出的粪污则随时从桶底排出,保证了桶内水质洁净、溶氧量高。陆基圆池生态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在陆地上进行养殖,养鱼的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而且由于圆池底部不是淤泥,可有效避免常年养殖后残留引发病害的致病菌,每个直径8~10米、高2米多的圆池每造产量可达3500公斤。

为更好地将成果应用于社会和行业用户,寻求在稻渔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有完整商务能力的受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