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北部湾鱼类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北部湾鱼类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成果类型:: 软件著作权

发布时间: 2022-11-25 15:55:53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邱亢铖 | 2022-11-25 15:55:54

主要功能:本软件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记录广西北部湾鱼类种质资源的重要信息,可用于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技术特点:本软件针对广西北部湾鱼类种质资源的特点,设计了以总纲、纲、目、种为分类树的软件界面,可以方便地录入、修改、查找广西北部湾鱼类种质资源信息,界面友好,便于广西北部湾鱼类种质资源信息的管理。

广西海域位于北部湾北部,西起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东至与广东省接壤的英罗港,东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广西海域属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沿岸有多条河流注入,形成了海湾、河口、岛屿和陆架区等多种生态环境,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由于自然条件独特,地理位置特殊,广西海域栖息繁衍了众多的海洋生物,鱼类资源十分丰富。1962年出版的《南海鱼类志》记述了南海鱼类860种,其中430种在北部湾海域有采集记录。1983年至1984年,广西海岸带与海涂资源调查记录了广西北部湾沿岸鱼类361种。1987年,李显森等记录了北部湾北部鱼类326种,其中软骨鱼类19种,硬骨鱼类307种。1999年,罗春业等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出北部湾沿海已知鱼类有472种。2016年,刘静等著的《北部湾鱼类图鉴》记述了北部湾常见鱼类402种,隶属2纲22目115科247属。2016年,赖廷和等著的《广西北部湾海洋硬骨鱼类图鉴》记述了广西北部湾硬骨鱼类424种。由于广西北部湾鱼类种质资源非常丰富,鱼类种类很多,对种质资源信息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和繁重。为此,本研究针对广西北部湾鱼类种质资源,设计了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广西北部湾鱼类种质资源的重要信息,可用于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渔业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优质动物蛋白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现代水产种业的源头。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是摸清近海渔业资源现状“家底”,提升渔业管理科学水平,助力“水产种业翻身仗”,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广西海洋捕捞产量维系在6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100m以浅的近海海域。在持续多年的高强度捕捞压力、水域环境污染等影响下,广西近海渔业资源处于严重的过度利用状态,资源密度、捕捞渔船单产和渔获质量不断下降,优质经济鱼类面临资源枯竭,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任务已经非常迫切。北部湾鱼类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应用于鱼类资源调查管理,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研发团队为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对虾研究团队,团队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5人,研发实力强,团队平台有广西SPF南美白对虾良种场、广西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第一完成人陈秀荔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开发工作,在种质保存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而且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实际操控中技术比较娴熟,结果判定准确。

该成果研究投入经费120万元,目前尚未具体应用到实际生产管理,仅用于本院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管理。

该成果已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可转让,转让方式可选择技术服务。转让费用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