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高产水稻新品种—川两优884

高产水稻新品种—川两优884

成果类型:: 新品种

发布时间: 2022-11-17 15:16:12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沁农作物产业科技服务团| 徐琴 | 2022-11-17 15:47:37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 128.9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4.3天。株高 120.9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50.8 粒, 结实率79.9%,千粒重 23.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4.9、3.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 9 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5%,垩白度8.8%,直链淀粉含量16.9%,胶稠度50毫米,碱消值6.4级,长宽比2.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4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60%;2020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9.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16%。

川两优884,这个品种的优势是综合表现好,高产、高光效;适应性广,宜机械化和直播生产。面对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仍表现出很好的稳产高产优势。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 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李平教授研究团队是以生物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的综合性科研团队。团队的前身为周开达院士和李仁端教授于1987年创立的“两系杂交稻课题组”,生物技术课题组、植物病理实验室和品种资源课题组先后并入,于2005年拆分为品质研究团队和生物技术研究团队。本成果主要完成人:李平、朱军、陈雄伟、邓其明、王世全、李双成、刘怀年、梁越洋、邹挺、张仕军、黄斌。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43.4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60%;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09.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16%。2021-2022年在长江下游稻区进行了推广,表现优秀,产量突出,宜直播和机械化生产。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做贡献,提高种植户的收入。

该品种可以技术转让、作价入股、合作开发等方式进行合作,同时该团队可以就技术咨询和服务方面进行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