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1-17 14:46:09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第一年9~10月份,将收获后的水稻秸秆粉碎,得到粉碎秸秆;将所述粉碎秸秆埋入土壤中;②第二年5月施底肥,所述底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所述氮肥的施用量为30~42kg/hm2;所述磷肥的施用量为60~80kg/hm2;所述钾肥的施用量为50~70kg/hm2;③施底肥后打浆整地;④打浆整地后沉实3~8天,按照株行距25~35cm×8~12cm的规格插秧;⑤插秧后进行大田管理,第二年9~10月份收获。
由于东北特殊的地理环境,现有常规东北大米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施加较多的氮肥。同时,现有常规东北大米种植方法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较大,综合温室效应较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栽培方法,氮肥施用量少、偏生产力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少;综合温室效应低。本技术效果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水稻种植,能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降低综合温室效应。
针对现有常规东北大米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施加较多的氮肥的特点,本发明成果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降低综合温室效应。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大米种植。
技术团队现有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团队致力于水稻耕作栽培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获水稻耕作栽培与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相关发明专利授权10项,,出版专著7部。颁布了省级地方标准5项,相关的农田系统温室气体丰产减排关键耕作栽培技术,入选了生态环境部第四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2021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入驻“科创中国”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2022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的主推技术等。
本发明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减少了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降低综合温室效应,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保证了粮食安全和粮食储备,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本科技成果支持技术转让,服务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