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一种脑卒中预警的基因电路模型,它是由联合检测电路模块和反馈电路模块组成;该联合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出是反馈电路模块的输入,反馈电路模块的输出又通过内部的反馈支路作用于联合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出,亦即:反馈电路模块是联合检测电路模块的下一级电路;本发明所述的基因电路模型,其结构的通用性强,不仅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联合检测电路模块实现对脑卒中的快速监测,并且引入反馈电路模块降低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干扰,使系统对脑卒中的预警更准确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基因电路结构,可扩展性强,能够同时对多个脑卒中标志物分子进行分析判断,避免了单一标志物分子检测带来的误差,使系统对脑卒中的预警更准确可靠。
(2)本发明所设计的联合检测电路模块,是根据合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设计方法,直接利用与非门逻辑同时实现检测和判断的功能,响应时间短,能够实现对输入的快速检测及综合判断,使联合检测更实时高效。
(3)本发明所设计的反馈电路模块,通过引入负反馈结构控制系统荧光蛋白的输出,能够有效的降低环境噪声等因素对脑卒中检测的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受社会老龄化加剧及饮食结构改变的影响,脑血管类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卒中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逐步呈现出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水平,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实现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重视。从当前的检测治疗方法来看,对于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等影像学检测,这类检查费用高昂,且对于医疗设备及操作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发现一种能够有效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方法,是迫切需要的。
乔海灵,药理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现任郑州大学医学实验中心付主任,郑州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国家“863”计划课题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与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等,河南省新药研究与评价创新团队带头人。 近年来,承担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省部级课题,组织完成了100余个新药药动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共发表研究论文176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包括JCR一区论文13篇;共出版著作21部,包括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共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其中第一完成人3项。1996年至今,共培养了6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基因电路应用于脑卒中治疗,从根本上更新了现有的治疗模式,通过精确地操纵细胞行为,为脑卒中检测提供有力的手段。在基因电路的设计中,目前已经实现一些小型模块,用来控制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新陈代谢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人员可以开展新的电路设计,通过转录控制,翻译控制,翻译后蛋白质修饰等实现合成监管网络。根据生物体内DNA的转录、翻译以及蛋白质水解等过程,目前已经构建了一些基本模块,完成基本的逻辑电路功能。研究期间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8名,2019年获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有一定创新性,技术优势显著,临床应用广泛,学术价值高,是一项前景广阔的实用成果,中国药理学会推荐本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1. 自行投资促进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实践的转化。
2. 结合特定医院的用药情况,结合引发肝肾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病例分析,制定可能的针对特定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转化及应用的相关指南,提高临床安全用药的水平,并归纳出可能指导新药研发的有效信息。
3. 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
4. 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
5. 以该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
6.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