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盟科技自主研发的“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 3D 可视化辅助诊断系统(拓影系统)”,是国内率先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的产品。目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已实现心脏和肺部器官的全自动快速精准3D建模。用户在云影像平台上传 CT或MRI数据,即可快速生成3D模型。产品获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生成的3D 模型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端和AR眼镜中查看。戴上 AR 眼镜后可将 3D 影像呈现到现实空间中,对其进行任意的拆分、缩放、旋转、移动等操作,攻克了传统医疗上医生很难理解复杂病灶的空间结构和位置关系,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术前诊断 、手术模拟、术中导航、术后评估及通过大数据收集、采样,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软件的自主建模及手术方案制定,完成从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越,从而实现医学信息的精确传递与共享。
混合现实指的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在新的可视化环境里物理和数字对象共存,并实时互动。混合现实的实现需要在一个能与现实世界各事物相互交互的环境中,如果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那就是虚拟现实,如果展现出来的虚拟信息只能简单叠加在现实事物上,那就是增强现实。将二者的优势结合即为混合现实的最终目的所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医疗技术也不断在提高。从前,医生在手术中无法将3d显示的人体结构与病人真实的解剖部位进行对应,进而实施精准手术。因此,如果能够将混合现实的原理应用于医学领域,辅助诊疗,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通过甜菜碱干预Hhcy大鼠模型,进一步证实血Hhcy与大鼠阴茎海绵体勃起功能是否相关。以Hcy靶点的药物干预治疗Hhcy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实验,为临床Hhcy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手段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首次提出血浆中高Hcy是引起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Hhcy中Hcy对H2S/CSE、NOS/NO系统中关键酶CSE、NOS的影响;并且证实CSE、NOS在阴茎组织中的定位分布;探讨Hhcy对NOS/NO为核心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因子相关分析,进一步论证Hhcy是参与阴茎勃起的影响机制之一;本项目试图从H2S/CSE、NO/NOS为核心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为切入点,通过药物干预Hhcy在E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ED的治疗药物筛选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多媒体信息检索、动画智能制作、计算生物学。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5项。主讲校级精品课程2门,主讲双语教学课程2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EI、ISTP收录14篇,主编教材3部,专著1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ACM会员
本课题完成了AP1000(1250MW)核电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的生产制造研究工作,完全掌握其制造技术,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造技术。所获得的技术创新如下:
1)改进直线冲孔的工艺技术,在保证冲孔尺寸及节距的同时完成四周倒角。此种工艺将避免毛刺的产生,且倒角均匀完全符合图纸要求。
2)直线接头加工技术的开发,利用现有非标设备将直线总长公差控制在(0,-0.38)mm,并且定位基准可精确保证通风孔距两端头的相对尺寸,解决了直线铜排总长无法精确测量的难题。
3)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先进设备实现端部转角内外R厚度尺寸控制的方式,其厚度尺寸保证在母材尺寸的±0.05mm。
4)实现并保证端部成型质量及精确控制内长尺寸调整,将内弧长尺寸可控制在0.01mm。
5)提出一种可控制焊接过程中端部出现热胀冷缩而导致焊接位置移位的方式,使其焊接后各部相对位置为空间的理论尺寸。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