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消纳关键技术及装备

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消纳关键技术及装备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

发布时间: 2022-11-08 14:32:14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孙孟佳 | 2022-11-08 14:32:15

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消纳存在四大难题:①海洋气象决定的风电出力随机复杂,接入电网约束要求多,源网规划高度非线性,协调优化难;②受端电网负荷波动大,需海上风电频繁参与调峰调频,但传统依赖变桨的控制难以满足风机安全运行需要;③受端电网电源类型多,特性差异大,出力相互制约,协同运行难;④海上风机多大于5MW、塔筒内空间受限、环境高湿高盐,研发高功率密度、高可靠的大功率并网变流装备难度大。

依托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历时八年联合攻关,突破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接入规划、调峰调频、源网协同控制、并网变流装备等关键技术,并实现应用。主要创新如下:

①首创大规模海上风电与受端电网联合规划技术。提出基于中长期海上风电出力预测的全时序生产模拟技术,较现有规划风电消纳能力超8%;创建计及海上换流站与升压站送出特性的归一化比较法,首次确立工频交流与柔直的分界距离60-70千米,被列入我国中远海风电接入设计原则。

②发明海上风电“机-场”协同的调频调峰支撑技术。创新风机变速-变桨湍流场景适配的深度调频控制方法,变桨频度降低45%;提出滚动优化和反馈修正组合的风电场双时间尺度有功控制方法,风机功率优化分配周期缩短至秒级。

③攻克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与受端电网协同控制技术。发明全局决策-时空互补的多电源优化调度技术,解决多类型电源与风电耦合的电网转动惯量监测与稳控决策、异常工况潮流疏散难题。开发应用场网协同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场网优化运行与紧急控制,支撑装机超过12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基地全额消纳。

④研发大容量紧凑型海上风机并网变流系列装备。提出IGCT多并联功率模块调制级全局优化技术,突破功率单元开关频率及消谐元件容量互为约束难题;发明盐雾凝露主动防御技术,攻克海洋环境变流器长期可靠运行难题;研制5-13MW海上变流器,功率密度达659kW/m3,业界最高,打破国外垄断。

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发表SCI/EI论文12篇;出版专著2部;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韩英铎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于江苏、广东、福建等海上风电基地,近三年累计消纳海上风电580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5783万吨。研发的海上风电系列变流装备占我国已投运海上风电85%以上,直接经济效益16亿元。解决了我国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友好并网、可靠消纳及关键装备国产化难题,有力推动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项目研发,在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消纳的源网协同规划、风电调频调峰支撑、源网协调运行及并网变流装置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国内外最高水平。

①项目提出的海上风电源网协调规划技术,在福建福清、江苏南通等海上风电场的接入方案设计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如东H4#(容量400MW、离岸76.5km)、H7#海上风电场(容量400MW、离岸88.7km)与接入电网的联合优化规划,节约接入投资成本约2亿元。

②项目提出的海上风机变桨-变速控制技术在金风系列海上风机中得到应用,提升了风机对电网的调峰调频支撑能力,解决了风机频繁调节需求与机构疲劳损伤相互制约的难题,降低了风机运维需求。

③项目研发的大容量高功率密度变流装备在禾望电气实现量产,功率密度659kW/m3,技术指标国际领先,解决了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降低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成本。

④项目开发的海上风电“场-网协同控制系统”应用于华东电力调控分中心、江苏电力调控中心、龙源等海上风电场,实现了海上风电与受端电网的协同控制,提升了海上风电消纳能力,保障了受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⑤本项目研发的金风GW系列海上风电机组出口应用至南美阿根廷Helios风电场,稳定性好、故障率低、对电网支撑性强。

项目整体成果可应用于金风科技系列海上风机、禾望等厂商海上系列风电变流器,并在江苏、广东、福建等海上风电场可取得应用。研制了5~13MW海上变流器,功率密度业界最高659kW/m3,打破了海上风电并网变流装备国外垄断,实现高性能低价格量产,降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成本,项目整体实现了海上风电并网技术、调峰调支撑和场网协同运行,支撑海上风电与电网的友好并网和消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攻关团队依托国网海上风电并网技术实验室,开展海上风电组网及规划、接入运行控制、柔性并网潮流控制、新型并网与实验检测等关键技术攻关,实验室现有在职人员30人,包括国网首席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名、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名国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6名、国网公司优秀技术专家后备人才2名。研究人员专业涵盖电气、新能源、电力电子等,覆盖新研究方向各专业领域。实验室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机制,为实验室开展新技术研究应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资质支撑方面,实验室在动模试验、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性能测试、低穿性能检测多个方面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CNAS资质认证,并有多人获得了风电场并网现场检测许可证书。近3年来,团队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中挪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国网科技项目8项,省公司科技项目10余项;团队获得各类奖项19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项14项、省公司级科技奖项5项;团队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2项,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8项。

(1)经济效益:

①完成单位经济效益计算的相关说明:新增销售额根据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2021年的销售及应用统计累加获得,合计106162.17万元。新增利润合计50559.7万元。

②其他应用单位经济效益计算的相关说明:根据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单位提供的2020年、2021年应用证明列出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累加获得。新增销售额合计42543.62万元,新增利润合计7425.94万元。

③近两年总计新增销售额148705.79万元,新增利润57985.64万元。

(2)社会效益:

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项目形成的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高效消纳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超过1200万千瓦海上风电全额消纳。以华能和龙源江苏海上风电场为例,近三年应用本项目成果提升海上风电消纳电量6.4亿千瓦时,简介经济效益3.6亿元。

②实现技术国际领先:取得一系列发明专利、高水平学术论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系列产品,极大提升了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运行控制领域的影响力,实现了海上风电高效消纳技术的国际领先。

③助力双碳战略落地:打破了海上风电并网变流装备国外垄断,实现高性能低价格量产,降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成本,支撑我国快速成长为风电强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落地。

本项目团队涵盖产学研用,依托江苏海上风电工程中心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技术成果由团队的产业单位-金风科技、禾望电气直接应用于自有产品中,市场占有率高,经济社会效益价值大。可通过技术入股等模式与我国海上风电设备厂家、风机变流器厂家进行合作,实现本项目成果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