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用于mRNA疫苗递送的新型可离子化脂质纳米颗粒平台

用于mRNA疫苗递送的新型可离子化脂质纳米颗粒平台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07 14:46:16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耿牧锦 | 2022-11-07 14:46:17

对传统疫苗(如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mRNA 疫苗具有应变能力快、制备简单、免疫效力强等特点,在控制病毒传染性疾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脂质纳米颗粒(LNP)是介导mRNA在人体内发挥功能的最优解。Pfizer和Moderna公司构建的LNP依然被认为是“best-in-class”的mRNA疫苗递送技术。其中关键组分双亲性可离子化脂质的合理设计可达到mRNA有效递送和释放。但脂质纳米颗粒核心技术专利集中于少数国外公司如Arbutus、Moderna、CureVac和BioNtech,专利壁垒高。目前,我国没有自主研发的高效并安全的用于人体的mRNA递送系统,致使欧美可随时限制我国的mRNA疫苗生产。本成果构建了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分子库,可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数十个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已掌握脂质纳米颗粒构建的核心技术。

1、本工作成果构建了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分子库,可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数十个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已掌握脂质纳米颗粒构建的核心技术。2、目前已成功合成并进行活性验证的新型可离子化脂质4个。其中,脂质A1-D1-5的活性最佳,基于其制备的LNP不但成功地载荷小干扰RNA在小鼠体内有效地治疗了代谢疾病,还实现了高效的mRNA负载和体内递送。3、代谢疾病的治疗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mRNA负载系统已经与多家公司开展合作进行临床前开发工作。

该成果可用于新型mRNA疫苗、小干扰RNA药物的开发,可预防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多种疾病,可治疗核酸表达水平异常引起的疾病。

黄渊余,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生命学院,研究员,课题组长(PI),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核酸技术与药物,具体包括:核酸药物的设计、修饰、筛选,体内外药物递送系统研究,重大疾病的创新诊疗技术研究等。前期围绕核酸(siRNA)制药关键科学问题,从进得去细胞、出得来内溶酶体、呆得久胞质三个维度开展研究;作为核心骨干参与了抗乙肝等多个siRNA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工作,并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参与中国第一个siRNA临床研究。目前在Nano Lett、ACS Nano、Biotechnol Adv、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总被引1800余次,H因子23;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近30篇,含影响因子>10论文1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参与编写专著章节3部,申请专利3项,含PCT国际专利2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项。获得过中美纳米医学与纳米生物技术学会“未来之星”奖、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全国百优博士后”、教育部学术新人、北京大学“学术十杰”等荣誉。

我国目前尚无获批的自主研发的mRNA递送系统,但国内对于新型mRNA疫苗的需求同样迫切。据报道,2021年两个获批的新冠mRNA疫苗销售总额超过400亿美元,BioNTech授权复兴医药的新冠mRNA疫苗(复必泰)仅在港澳台地区的销售额可能达到20亿元。因此,可以预见新冠mRNA疫苗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额将至少在百亿元级别。截至目前,我国有沃森生物-艾博生物、斯微生物、艾美疫苗、锐博生物-阿格纳生物、国药中生复诺健、瑞科吉生物、威斯津生物、康希诺、石药集团、蓝鹊生物等公司正在研发新冠mRNA疫苗,其中艾博生物、康希诺生物、石药集团等都是采用LNP,与本工作相同。

与现有LNP相比,本成果的核心竞争力为在不影响高效递送效率的同时保持了mRNA的稳定性,一定程度地解决了mRNA疫苗储存及运输困难的问题。与其他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LNP相比,本成果失去先发优势,因此在市场占有方面优势一般。但是,本成果如能顺利实现转化,将有可能占有千万元级别的市场规模。

1、转化方式:技术许可、合作开发;

2、合作意向方联系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

3、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沟通了解意向方情况;

4、会同成果完成团队与意向方共同研讨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