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电堆

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电堆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07 00:38:18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焦斌 | 2022-11-07 00:38:19

面向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开发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该电堆采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可焊接多孔离子传导膜,在电堆组装工艺中,打破了传统的组装方式,首次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电堆组装工艺中,实现电堆自动化装配,降低密封等成本,电堆成本降低 40%。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可应用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用大规模储能;集中储能电站;无电地区战略保障电源;用户侧节能和应急电源;区域智能微电网核心电源等。

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单堆功率可达 30kW 以上;激光焊接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电堆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电堆装配的自动化程度,并减少密封材料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了电堆的密封成本。相对于传统的电池组装技术,膜材料实际使用面积减少 30%,减少了密封材料的使用,新一代电堆工作温度提高,可降低系统换热管理成本;相比第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新一代电堆成本降低 40%,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可应用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用大规模储能;集中储能电站;无电地区战略保障电源;用户侧节能和应急电源;区域智能微电网核心电源等。

李先锋,男,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2001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化学学院,2006年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2012年12月任研究员。目前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他引次数1000余次,H因子20。申报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PCT国际专利2项。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2012“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第三届“中科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及大连化物所冠名奖“青年优秀奖”等奖项,为首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和“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

团队拥有数十位专业技术人员,涵盖能源研究与产业化的各个环节。

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单堆功率可达 30kW 以上;激光焊接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电堆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电堆装配的自动化程度,并减少密封材料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了电堆的密封成本。相对于传统的电池组装技术,膜材料实际使用面积减少 30%,减少了密封材料的使用,新一代电堆工作温度提高,可降低系统换热管理成本;相比第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新一代电堆成本降低 40%,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取得的主要进展:可实现膜材料树脂公斤级放大,年产吨级。膜材料已实现放大,可连续生产,幅宽可达 60cm,长度可调,厚度可调。

合作方式:

技术授权、合作开发

投资规模

2000-5000 万

期望合作对象能得到政府支持并有一定的实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