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研制标准《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评价 通则》

研制标准《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评价 通则》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0-31 08:53:29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蒋可心 | 2022-10-31 08:53:29

本标准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评价的通用原则和要求,以及评价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不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具体评价要求的编制,也适用于不同行业工厂的培育、创建与评价。作为全球制造大国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制造业无疑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工业企业如何将自身的绿色发展与“双碳”发展紧密有机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对企业的新要求和新考验,也是“十四五”乃至今后几十年工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这也是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所在。

主要技术内容:1.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评价的通用原则;2.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评价的具体指标要求;3.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评价的要求和方法。技术创新说明: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与“双碳”发展进行结合,在指标设置中增加了“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的评价要求,为新形势下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双碳”发展新思路,也为管理部门的引导和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长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创建绿色工厂是落实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截至2021年,我国已先后创建了六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链上培育和涌现出一批绿色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形式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有效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对绿色制造体系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但国家级绿色工厂评选以引领、创新为目标,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绿色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显著。如何更好地调动中小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潜力,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促使其在环境改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是本标准制定的目的之一。

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参与起草《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等国家标准,承担国家绿色产品标准总体组秘书处,长期开展绿色工厂评价支撑工作。二、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二十多年来坚持不变的使命,肩负平台企业的社会职责,在实现碳中和这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过程中,实现阿里巴巴自身的绿色转型,同时探索科技和商业创新,在帮助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能真正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减碳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循环成为两大根本趋势的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本标准的制定,将更好调动中小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潜力,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促使其在环境改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与“双碳”发展进行结合,在指标设置中增加了“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的评价要求,为新形势下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双碳”发展新思路,也为管理部门的引导和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已于2018正式发布《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建立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绿色工厂评价模型,引导和规范工厂实施绿色制造。为完善我国绿色制造标准体系,规范引领绿色工厂全面创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支持了110余项绿色工厂行业标准的研究工作,涉及钢铁、化工、有色、建材、机械等行业。目前已发布37项绿色工厂评价行业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相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的原则、评价指标及要求、评价程序等内容,可以为国家绿色工厂评价及复核提供参考。

部分省市及社会团体也发布了绿色工厂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地方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是在国家、行业尚未制定相关领域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的背景下,参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制定的,可以迅速支撑开展省市级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团体标准则是作为行业或地方绿色工厂标准研制的基础支撑,部分团体标准已转化为行业标准。

截至2021年,我国已先后创建六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链上培育和涌现出一批绿色龙头企业,对绿色制造体系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但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作用不够显著,导致中小企业对可持续绿色发展认识不足,仍处于被动局面,主动参与绿色创建的积极性也不高。如何更好地调动中小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潜力,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促使其在环境改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是本标准制定的目的之一。同时,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与“双碳”发展进行结合,在指标设置中增加了“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的评价要求,为新形势下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双碳”发展新思路,也为管理部门的引导和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企业将成果转化为团体标准,推进成果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