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经济联系及腹地划分研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经济联系及腹地划分研究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0-27 17:55:36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重庆市永川区| 周舟 | 2022-10-29 13:02:57
1.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程度的测算与分析 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算成渝地区各城市的经济联系程度指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区域内的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剖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经济联系的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成渝双城经济腹地划分 采用相对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成都和重庆这两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腹地进行划分,从中心城市的视角进一步考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联系结构,考察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成渝双城互动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甄别成渝双城互动的动因以及成渝经济圈内部联动的效应,为双城协同发展以及双城如何带动整个成渝经济圈共同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课题将完成如下技术指标: 完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联系的理论综述; 构造修正的引力模型;
1.文献研究法 搜集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关联等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对搜集到的学术研究资料进行分类、处理,通过归纳整理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网络关联度法 由Taylor等学者提出的用于测度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从而进行中心城市经济腹地划分的一种方法。本课题将运用该方法的思想结合引力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度,并划分重庆和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腹地。 3.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源自物理学的万有引力定律,上世纪60年代由Timbergen和Poyhonen提出,后广泛应用于空间交互作用的研究,是一种测度城市间联系的经典方法。本课题将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网络关联的思想,将城市规模、空间位置以及基础设施等影响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因素纳入引力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各城市的经济联系程度指标。

成渝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板块之一,根据2018年川渝两地统计局公布的结果,川渝两地经济总量已经突破6万亿元。尽管与东部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作为西部地区经济体量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城市群,成渝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历来受到极大的关注。从政策层面来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1)、《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先后出台,2020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再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调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平均每5年就有一项国家级重大规划政策出台,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彰显了国家对成渝地区的重视。

与东部地区的三大城市群不同的是,成渝地区地处西部,经济发展总体上相对落后,除重庆和成都以外的城市经济实力较弱,要实现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城市群和经济圈这一战略目标,需要这两大中心城市强化与经济圈内的城市的合作,通过以点带面来带动整个经济圈的发展。同时,即使是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相比东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较弱,需要通过协同发展来增强实力,提升作为区域中心的带动作用。在中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指引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经济联系及腹地划分展开研究,有助于理清成渝地区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范围,对推动成渝双城协同发展和双城经济圈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政策意义

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项目负责人曾经主研并完成了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的课题《基于SSM空间模型的重庆主导产业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若干篇。项目组成员也多次主持或主研省级课题研究,围绕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展了多项研究,公开发表多篇论文,获得过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拥有独立图书馆,拥有比较丰富的藏书和网络数据库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便利的资料获取或查询条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够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

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成渝双城间的纽带城市,永川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促进重庆与成都双中心的互动中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将有助于明确永川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网络结构中的定位及作用,为永川政策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落实中央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以充分享受相关政策红利

资金需求,研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