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成渝地双城经济圈背景下产城教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制研究

成渝地双城经济圈背景下产城教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制研究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0-27 17:50:58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重庆市永川区| 周舟 | 2022-10-29 13:20:50
①在理论研究方面: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三螺旋理论,用学科融合的视角挖掘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与教育学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推进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 ②界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特征、要素构成和运行机制、产城教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③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式创新生态价值共创模型。模型包括价值共创协调机制、影响因素和效应评价。具体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协调机制由两部分组成:创新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创新主体内部的协调机制,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重点产业、节点城填政府公共部门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协调,以及这些创新主体内部的协调,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间通过开放协作分享彼此创新和发展所需的互补性资产,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影响因素包括三个部分:即区域内的创新主体的收益、成本和风险。根据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其价值共创效应包含联合创新绩效、联合商业绩效和联合服务绩效3个方面
①跨学科研究法:整合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本项目进行综合研究,旨在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共创价值模式。 ②文献分析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得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地了解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形成直观印象,进而有助于对课题研究范畴进行观察和访问,得到翔实资料。该方法主要运用在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以及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的收集和解读上。 ③案例研究法: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兴研究热点,目前较少有研究对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进行深入讨论,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案例研究方法能够充分挖掘研究现象,适用于探索较少被研究的领域,本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怎么样”的研究问题,相比其他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能够深入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之间的开放协作活动,通过厚实的描述揭示研究现象背后隐含的复杂而具体的机制案例研究可以有多个分析单元和多个分析层次,适用于本研究的理论研究框架。

通过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型的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产业、城市发展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构建永川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丰富区内创新创业机会,形成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融资渠道以及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从而促进永川区创新创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为永川区制定合理的开放式创新系统战略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为永川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人才培育、技术标准制定等外部正效应扩散提供基础。三是探索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并对其价值共创进行评价,提出实现路径,有助于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式创新系统协同创新价值共创的效率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式创新系统建设,增强区域经济的增长动力。

黄鲁成(2003)是我国最早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系统使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生态学的思考》中探讨了应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科学性、必要性及相关的基本问题。他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技术创新复合组织与技术创新复合环境,通过创新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系统。詹湘东在《技术创新生态化区域创新系统研充的新视角》一文中也提到了将生态学引入到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中。

重庆文理学院作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重庆市科技孵化器、重庆市级孵化基地、重庆市十佳微型企业孵化园、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地处永川国家高新区腹地,聚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人才资源。永川区以重庆文理学院为核心,充分释放全国职教名城金名片效应,区内有17所职业院校、6个国家级及市级实训基地的力量,培养形成了在校大中专学生近13万人的新型双创人才队伍。2017年11月,永川区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的意见》,出台了支持职教发展的24条政策,简称职教发展24条,支持鼓励职业院校扩大发展规模、做优做强、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城校紧密互动、校企紧密合作、产教紧密融合发展。

技术合作,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