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产教融合背景下 永川区“校地企”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 永川区“校地企”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0-27 17:29:31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重庆市永川区| 周舟 | 2022-10-29 17:52:16
通过构建“校地企”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助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与效率,促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激励高层次人才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以持续推动永川区科教、产教、校地深度融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梳理校地企合作现状问题(找准切入点); 2.创新人才融合引进新模式(抓好突破点); 3. 构建人才协同发展新机制(解决关键点); 4. 健全多元人才评价新体系(优化支撑点); 5. 应用完善协同发展新机制(强化落脚点)。
1.文献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了解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发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搜集、解读市区两级、国家及其他省市有关政策、文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论据支持。 2.调查法 通过走访永川区科委、经信委、人社局等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企业,掌握有关政策、产业布局、现状问题等一手资料、信息,做到对该项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为项目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3.经验总结法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走访,并借鉴己有的研究成果和较为成熟、系统的做法,汲取其经验教训,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举措、路径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确保决策咨询报告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深化产教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赋予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及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目标任务。《重庆市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2019-2022)提出按照“需求导向、协同联动、合作共赢”原则,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并要求:各区县要制定引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具体举措和支持政策,加快形成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有关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务实开展各领域合作;全市重点企业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支撑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构建“校地企”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机制,持续推动永川区科教、产教、校地加快融合,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的产教融合,政府更多的是制定有关政策,未发挥监督与调控作用,校企有合作,但停留在浅表层面,出于短期行为。由于机制缺失,抓手不够、不准,未形成学校与企业、政府的互动、联结与共享,最终也不可能实现三者的合作、共赢与发展

项目负责人胡延坤,教授,高级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拥有近20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和8年的高校教育教学经历,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亦聚焦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人力资源管理等与本项目相关领域。团队职称、学历、经验等结构合理,各有所长,专业方向明确,有利于分工协作,且研究时间、精力有保障。这是本项目得以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支撑。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机制,着力打造“校(院)地企”发展共同体,从而实现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响应这一机制,日前,成都市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与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据介绍,此次合作以“产业功能区为主导,校企联动、聚焦项目、突出创新、服务产业、共建共享”为原则,旨在把功能区和企业的需求、政策与高校的科技、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互利互惠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助推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功能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金华表示,通过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更好地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

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