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抗寒旱免埋土酿酒葡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

抗寒旱免埋土酿酒葡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权,新品种,外观设计

发布时间: 2022-10-27 16:40:59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用户887806 | 2022-10-27 16:40:5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我国原产的抗寒旱能力极强的山葡萄与抗寒旱性差但品质优良的欧亚种栽培品种杂交,选育出‘北红’‘北玫’‘北玺’‘北馨’等高抗寒旱、优质的“北”字系列酿酒葡萄新品种。解决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存在的生产成本高与同质化等产业发展的瓶颈,可提高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竞争力。

选育的品种高抗寒旱,在我国酿酒葡萄主栽区域不需埋土防寒能安全越冬;抗病,减少植保用量;品种果实糖高、酸高,适宜酿造多种特色的葡萄酒产品,酿制的葡萄酒,品质优,风味独特。目前以‘北红’和‘北玫’为原料酿造的红葡萄酒已获得24项国内外大奖。品种及研发的配套技术,可减少劳动力用工4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同时品种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山地、沙荒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不与粮棉争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种植地的生态条件,可获得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中主栽的酿酒葡萄品种多为起源于地中海式气候条件下的欧亚种葡萄品种(‘赤霞珠’‘美乐’等),这些品种在我国极端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下栽培,冬季需埋土防寒,夏季需要喷施大量化学农药进行病虫防控,劳动力需求量大,生产成本高。而且品种和酿造工艺雷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我国葡萄酒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力弱,已成为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

本项目旨在根据中国既定的气候条件和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选育出适合中国立地条件且产品具有突出特色的葡萄新品种,解决生产成本高、产品同质化等产业瓶颈问题。

目前“北”自豪系列品种具有高抗寒旱,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酿酒葡萄主栽区域不需埋土防寒能安全越冬,减少田间劳动用工40%以上;抗病性能强,在北方栽培可减少植保用量70%以上,在多雨潮湿的南方地区可露地栽培;品种果实糖高、酸高,适宜酿造干型、半干、半甜红葡萄酒及桃红、气泡、冰酒等多种类型的特色葡萄酒产品,酿制的葡萄酒,品质优,风味独特。目前以‘北红’和‘北玫’为原料酿造的红葡萄酒已获得24项国内外大奖。而且,同时品种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山地、沙荒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不与粮棉争地,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可明显改善种植地的生态条件。

本项目选育的高抗寒旱酿造葡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可用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酿酒葡萄生产主要区域进行优质、特色葡萄酒产品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启示的一个基本策略,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抗性葡萄种植不需要占用耕地,和粮食生产不冲突,还能结合生态和旅游,是三产融合的典范。

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一方面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水平还偏低,目前我国葡萄酒人均年消费仅0.9 L,在世界上排名 23位(OIV,2021),而国际平均为3.2 L(法国为46.9 L,美国为12.2 L),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葡萄酒的消费会有较大提升;另一方面从我国进口葡萄酒的量也可看出,从2015年进口葡萄酒占总消费量的25.6%一直升至2020年的60%。因此我国葡萄酒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项目高抗寒旱酿造葡萄新品种是适宜我国立地条件的优良酿造品种,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和特色,降低产品同质化现象,表现中国葡萄酒典型、独特的风格,可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品结构,满足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个性需求。对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品种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葡萄与葡萄酒研发团队开始葡萄科学研究已有近70年历史,拥有雄厚的葡萄学科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积淀。目前团队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0人,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等34人,科研辅助人员6人。与本项目密切相关人员如下:

梁振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获得者。为植物研究所葡萄与葡萄酒科学研发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葡萄遗传育种理论、方法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范培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葡萄杂交育种、新品种选育研究与新品种(系)栽培、酿造技术研发。收集保存葡萄重要资源500余份,创制各类杂交群体200余个,审定葡萄新品种19个(国审4个),获得9个葡萄品种的新品种权。育成的“京”字系列鲜食葡萄品种栽培面积超过120万亩;“北”字系列优质抗寒旱酿酒葡萄品种克服了传统栽培品种埋土防寒生产成本高与产品安全性低对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制约,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超过2.0万亩,为我国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途径。

匡阳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师。一直致力于抗逆葡萄新品种酿造工艺及新酒种开发。从事特色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研究10余年,已成功完成“北”字号系列品种干型、半干、半甜及桃红、气泡等工艺的研发与新产品生产,为生产企业(酒庄)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项目品种是从1954年开始进行资源收集评价及杂交育种的,历时近70年。目前选育的品种及配套技术已基本成熟,可用于规模化推广应用。针对具体推广区域的立地条件,以及原料特点,可以进行相应配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适宜酒种的研发。

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为我国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途径,可促进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我国从葡萄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抗寒旱免埋土酿造品种可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可明显改善种植地的生态条件。

项目希望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入股、合作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