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基于装配式秸秆混凝土结构工艺的永川区乡村工业化农居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装配式秸秆混凝土结构工艺的永川区乡村工业化农居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0-27 10:54:15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重庆市永川区| 周舟 | 2022-10-30 14:48:39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种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建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向。村镇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阵地。传统村镇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结构布置、施工全过程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建筑工业化来规避。装配式秸秆-轻钢混凝土结构主要由秸秆板、发泡混凝土和冷弯薄壁型钢三大类主要材料构成。本项目从装配式秸秆-轻钢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抗震设计及构造措施、建筑施工工艺三个方面试验研究,解决秸秆-轻钢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机制原理和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研究构件的力学性能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绿色节能装配式构件制作方法,确定秸秆-轻钢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其设计方法。
截止2020年12月,全国脱贫攻坚基本完成,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全部解决。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接下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普遍存在规范体系不完善、智能化管理和操作程度低、设计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员经验不丰富、具体设计人员水平不高、各设计专业沟通不顺畅、设计工作与后续的生产和施工工作衔接不紧密、设计图纸问题较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工作的优质和效率,进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此种情况,学者们建议为了克服以上弊端,需要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信息化管理和操作水平,完善设计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各专业以及前后工作之间的配合程度,充分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龙头工作的优质与高效,为后续生产和施工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传统建筑现浇方式是一种高耗能、周期长、污染大的建设方式。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住宅建设耗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耗用水泥占比17.6%,耗用城市水资源的32%,城市建成区30%用地用于住宅建设。住宅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设方式,较传统建筑能够实现节能70%,节水80%,节地20%,节省建筑垃圾70%,节省人工50%。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极大优越性,其受到国家和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推行。但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兴领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大大影响了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作为龙头环节,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项目后续预制生产和装配施工工作的效果,也决定了项目的绿色性能,影响着项目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主要存在设计管理不到位、各设计专业之间配合不紧密、信息不对称、技术不成熟等影响因素。

项目申请人、研究骨干近5年来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及主要学术成绩;项目实施所具备的工作条件等) 本项目组主要研究成员长期从事建筑结构加固与地震工程学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积累: 1、项目负责人从2012年至今从事建筑结构加固和房屋抗震减灾研究。 2、项目组成员因项目“中国大陆城市与区域地震灾害空间展布、损失评估方法及应用”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实现节能环保,降本增效迫在眉睫。本项目研究顺应国家和重庆市政府的政策导向,研究BIM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有效推动建筑产业成功转型,力争实现装配式建筑规模化良性发展。

同时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为政府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企业实施装配式建筑提供较好的建议和指导意见,也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提供良好的资料和素材。

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