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具有内放射治疗性能的可视化单分散栓塞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具有内放射治疗性能的可视化单分散栓塞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0-24 17:07:17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产业科技服务团| 用户442630 | 2022-11-07 11:49:5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放射治疗性能的可视化单分散栓塞微球,该栓塞微球由聚合物微球和放射性核素组成,所述放射性核素通过化学键连接在聚合物微球上,所述聚合物微球的基体材料为光引发聚合的可降解聚合物,所述放射性核素为碘‑131、碘‑129、碘‑125、钬‑166、镥‑177、铼‑188或者铟‑111;该栓塞微球的粒径为20~100μm,该栓塞微球的粒径的变异系数不超过5%。本发明同时实现了栓塞微球在体内的可降解和可视化,并提高栓塞微球的单分散性,可减小误栓的可能性并有利于术后监控及评价。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栓塞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简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内放射治疗性能的可视化单分散栓塞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放射治疗性能的可视化单分散栓塞微球,该栓塞微球由聚合物微球和放射性核素组成,放射性核素通过化学键连接在聚合物微球上,聚合物微球的基体材料为光引发聚合的可降解聚合物。由于该栓塞微球的基体材料是可降解聚合物,在体内可降解,有利于二次栓塞,可避免栓塞材料在体内长期存在造成慢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以及导致侧支循环的产生。同时,该栓塞微球上标记了放射性核素为碘‑131、碘‑129、碘‑125、钬‑166、镥‑177、铼‑188或者铟‑111,使得该栓塞微球可在DSA或CT下显影,实现了可视化,有利于术后监控及评价。该栓塞微球的形貌均一、球形度好,单分散性好,其粒径的变异系数不超过5%,可解决现有栓塞微球因尺寸不均一而不利于预测微球的运动轨迹以及容易造成误栓的问题。

实体瘤发展到中晚期,往往手术不可切除,栓塞治疗成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姑息治疗方法,栓塞治疗通过微创手术将栓塞材料注入肿瘤附近的血管,阻断肿瘤的血供,同时栓塞材料还可释放化疗药物或辐照射线,从而杀灭周围的肿瘤细胞。相较于普通的化疗或放疗,栓塞治疗可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率。针对现有放射性栓塞微球存在的不可降解、不可视以及尺寸不均一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内放射治疗性能的可视化单分散栓塞微球,以同时实现栓塞微球在体内的可降解和可视化,并提高栓塞微球的单分散性,减小误栓的可能性并有利于

术后监控及评价,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该栓塞微球的制备方法,以简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项目依托四川大学科研团队,该团队包含有教授、副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项目负责人巨晓洁,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资助项目“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骨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目前团队已开发出SiO2微球、海藻酸钠微球、ETPTA微球、PEGDA微球、PAM微球、PVCL微球、PVA微球、PVB微球、PLLA微球、PLGA微球、明胶微球、壳聚糖微球等数十种微球,尺寸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尺寸(20μm-1000μm)。目前利用该技术制备的微球已对其粒径分布、降解性能、动物实验完成研究,并撰写相关专利。成果的转化落地,还需以企业为主体完成微球研发实验的重复、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并以公司为主体完成申报,到产品上市预计需求资金2000万。

技术入股,计划融资2000万,出让股权30%,实现首款产品的上市及5款产品的前期研发。